有一诗说:抢攘兵戈日不宁,生民涂炭自零星。甘驱苍赤填沟壑,忍令脂膏实羽翎。战士有心勤国主,彼苍无意固皇扃。只因大劫人多难,致使西岐杀戮腥。
差官在路上一直默默无言,到了朝歌地区后,在客栈中休息。第二天,差官进了午门,来到文书房。那天中大夫方景春在看文书,突然接着看时,现苏护已经投降了岐周。方景春点头骂道:“这老匹夫!一家子都受到了天子的宠爱,却不想着回报国家,今天反而投降了敌人,真的比狗和猪还不如呢!”
于是他抱着文书走进内庭,问侍御官:“天子在哪里?”
左右的侍御回答道:“在摘星楼。”
方景春竟然到了摘星楼下等待召见。左右侍卫将他的请求告知天子。纣王听到汇报后,传召方景春上楼。在向天子致敬之后,纣王问道:“大夫有什么奏章要呈上吗?”
方景春说:“汜水关的总兵官韩荣已经提交了一份文书,称冀州侯苏护受到了天子的优待,满门受宠,却不思回报国家,反而投降了敌人,深深辜负了天子的恩宠,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又该怎么处置呢?韩荣已将详细情况上奏。现在臣还不敢私自决定,请求陛下的旨意。”
纣王听了奏章,大为震惊,说道:“苏护是我的亲信大臣,是贵族中的重臣,怎么会突然背叛周朝帮助敌人呢?我非常憎恨这种行为!大夫先退下,我会自行处理此事。”
方景春下了楼。纣王召见了苏皇后。此时,妲己在御屏幕后已经听闻了此事。当她听到纣王宣召苏皇后时,竟然走到了纣王的御案前,双膝跪下,满眼泪珠,娇声细语,哭着说道:“我身在深宫,蒙受了陛下的恩宠,就算是化为粉末也难以报答。我不知道是谁唆使了父亲,让他背叛国家,这种罪恶应该遭到极刑,没有任何情可原谅。请求陛下斩杀妲己的头颅,悬挂在都城示众,以向天下人谢罪。庶民百姓都知道陛下是圣明君主,掌握着国家大权,遵守着祖宗的法律,不偏私偏袒贵族。如果我能以死报答陛下的恩遇之荣,那就是死有余荣了。”
说完这番话之后,苏皇后将自己的娇躯靠在纣王的膝盖上,相互依偎,悲痛地哭泣着,泪水如雨倾注而下。纣王看到妲己满面流泪,娇声婉转,真的像是带着雨水的梨花,是那么娇嫩的春鸟啼叫。看到这样的情景,纣王更加感动了,伸手搀扶起苏皇后,口中称道:“妻啊,你父亲为什么背叛我?你在深宫之中,又怎么会知道这些消息呢?”
这又有什么罪呢?然后他安慰她说,不要自责,因为这会损害她的美貌。即使他失去了整个江山,也不会影响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他希望她好好爱护自己。你可以安心,不要自责,因为这会影响你的美貌。即使我失去了整个江山,也不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的感情。希望你好好爱护自己。”
妲己于是谢恩。纣王第二天登上九间殿,召集了文武百官,说:“苏侯叛变投奔周王,让我非常愤怒和痛恨!谁能代替我出征讨伐周王,将苏侯和其他叛变的人带回来,为其罪行做出正义的惩罚?”
有一个大臣李定走出班中,他是上大夫。他上前说:“姜尚是一个足智多谋、善于运用人才的人。因此,他所到之处要么是打败了对手,要么是对方投降,这给王师带来了很大的耻辱,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选择而继续任用他,迅纠正他的罪行,但是这样会让天下的诸侯们都观望并效仿,那么怎么能够惩罚未来的罪行呢!我建议让大元戎张山担任这个职务,他长期从事战争,行事谨慎,谋略周密,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希望不要辱没国君的使命。”
纣王听到上大夫李定的建议非常高兴,立即命令传旨,让官员前往三山关。使者离开了朝歌后,整个途中都没有说话。一天到达了三山关的客栈,暂时休息。第二天,官员管关元帅张山、钱保、李锦等人按照旨意来到客栈,接到了圣旨。他们来到府堂上,点燃香案,跪下聆听朗诵诏书的内容。诏书上说:“征伐虽然是皇帝的责任,但是战功却在于在关外的元戎将领。姬猖獗,违抗法度,非常难以驱逐,多次战斗都没有获胜,让我非常痛恨!我本想亲自率军出征讨伐贼寇,但是百官都劝阻。现在,你张山素有才华和声望,被上大夫李定等人特别推荐,担任专门征讨的职务。你要用心处理此事,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壮举,不要辜负朕对你的信任和重托。待你凯旋之日,朕决不会食言,一定会赏赐你这片土地。你要好好珍视这个恩典!特此诏令。”
当钦差官宣读完诏书后,众官员向天子表达感激之情后,招待了使臣,并送他们回到朝歌。张山等待着交代官洪锦的指示,等到交割的事情明确了,才能够开始进军。
有一天,洪锦到任。张山开始兵,率领十万人马,左右先行的是钱保、李锦;辅佐的是马德、桑元。一路上人们高呼口号,马匹的嘶鸣声不断,当时是初夏天气,阳光温暖,微风习习,雨水不断,景色非常美丽。怎见得,有诗为证:“冉冉绿阴密,风轻燕引雏。新荷翻沼面,修竹渐扶苏。芳草连天碧,山花遍地铺。溪边蒲插剑,榴火壮行图。何时了王事,镇日醉呼卢。”
据说张山和他的士兵一路上都是夜晚住宿、早晨起行,又遭受了一些饥饿和口渴,但他们骑着马一路疾驰,不到一天就到达了西岐北门。左右向行营报告:“元帅,前哨部队已经到达了岐周北门。”
张山下令:“安营!”
接着一声炮响,三军士兵高呼嘶喊,中军的帐篷迅建立起来。张山坐下后,钱保和李锦进入帐篷参见元帅。钱保说:“兵马行军百里之后,即使没有战斗,士兵也会感到疲惫不堪。请元帅您决定接下来的行动。”
张山对两位将军说:“你们的话说得很好。姜尚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将领,我们不能轻敌。而且我们远道而来,最好的方法就是迅展开战斗。今天先让士兵休息一下,明天我会有行动的安排。”
两位将军应允后离开了帐篷。
且说子牙在西岐,每天都和门人们一起商量拜将的日期,命令黄飞虎制作一面大红旗帜,不要混杂其他颜色。黄飞虎说:“军旗是三军士兵的眼睛。旗帜分为五种颜色,原本是按照五方位置分配的,让三军士兵知道左右前后,以便在进攻和撤退时不会混乱队伍。如果只是一面红旗,那么三军将不知道东南西北,如何知道前进或者后退呢?这可能会带来不便。或者其中有什么妙用?请丞相您教一下我。”
子牙笑着说:“将军你实际上不知道这个故事的来由。红色代表着火。现在我们的国君所居之地是在西方,这个地方本来属于金元素,而不是火元素。没有火炼,寒金怎么能够有用呢?这正是兴周王朝的征兆。在旗帜上我们会添加号带,按照青、黄、赤、白和黑五种颜色,以便让三军士兵各自认识,不会混乱。同时也会让敌军生出疑惑,不知道我们的原因,自然会导致失败。兵法说:‘疑惑就会导致混乱。’这就是我制定这个计划的原因。还有什么不可以呢?”
黄飞虎躬身向子牙致谢,说:“丞相您的计策真是高明,就像神一样!”
子牙还命令辛甲打造军器。此时,天下八百诸侯都向西岐献上了表,请求武王伐纣,聚集兵马于孟津。子牙接到这些表,与众将官商议:“担心武王不会同意出兵。”
大家正在犹豫不决时,忽然探事官报告到相府,告诉子牙:“成汤的军队已经在北门安营,主将是三山关总兵张山。”
子牙听到这个消息,急忙问邓九公:“你知道张山的军队是如何用兵的吗?”
邓九公说:“张山原本是我的副将,这个人只是一位勇猛的将领而已。”
正在讨论时,又有人报告:“有将领前来请求挑战。”
子牙下令:“谁愿意去探察下敌情?”
邓九公鞠躬说:“我愿意去。”
他领命离开城池,看到一位像火车轮子一样滚动着向军队前进的战将。如何看得出他的打扮骁勇,这里有一赞诗为证:”
顶上金盔分凤翅,黄金铠挂龙鳞砌。大红袍上绣团花,丝蛮宝带吞头异。腰下常悬三尺锋,打阵银锤如猛鸷。撺山跳涧紫骅骝,斩将钢刀生杀气。一心分免纣王忧,万古流传在史记。“
邓九公骑马来到军前,看到前方的将领竟然是钱保。邓九公大声叫道:“钱将军,你回去吧。请张山出来,我有话要和他说。”
钱保指着邓九公大声骂道:“你这个叛徒!纣王有何冤屈对你?朝廷册封你为大将,又受到优待,却不想回报国家。现在你投降叛逆,真是比狗猪还不如。你还有什么脸面在天地之间站着!”
听到钱保的话,邓九公被激怒,脸上通红,也骂道:“钱保,你只是一个匹夫罢了,你有什么资格这么说话?你能比得过闻太师吗?他也只不过是如此而已。早点让我砍了你,免得给三军带来麻烦。”
说完,他骑马挥舞着刀,直接冲向钱保。钱保迅挥起手中的刀,与邓九公的刀相互碰撞,两匹马旋转着,形成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邓九公和钱保两位将领在马上互相厮杀,他们的战马如飞云般穿越云霄。邓九公急忙拔出箭,钱保也拔出紫金镖。前者是为了保卫社稷,后者则是为了拯救天朝。这两个将领一个千载难逢,一个万载难逢,都是古今中外名将之一。他们的战斗就像两只狮子在争斗一样,毫不逊色于江河里的两条怪蛟。
邓九公和钱保在马上激战了三十回合。但是钱保并不是邓九公的对手,最终被邓九公回马一刀砍下了马头,钱保也被斩。邓九公带着钱保的级回到城里,向子牙请命。子牙非常高兴,为邓九公举办了一场庆功宴。至于其他细节就不再赘述了。据败兵向张山报告:“钱保被邓九公斩,头颅被带回城里了。”
张山听到消息后非常生气。第二天,张山亲自来到战场,要求和邓九公对话。有人向相府报告:“有一位将领请求出战,要求和邓将军对话。”
邓九公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前去对话。邓九公的女儿邓婵玉也表示愿意随军参战,子牙同意了她的请求。邓九公和女儿一起出城,张山一见到邓九公骑马来到军前,便破口大骂:“你这个反贼匹夫!国家对你有何亏欠,竟背恩忘义,背叛国家,投向敌国,实在死有余辜!如今你敢不倒戈投降,还被俘虏,竟敢杀害朝廷命官。今天我要将你这个匹夫抓住,解送往朝歌,接受国法的严厉制裁。”
邓九公回答说:“你既然是个大将,却不知道天时地利,也不明白人情世故。你只是空活在世上,白白浪费了身份和地位,真是人类中的畜生!如今纣王贪淫无道,残忍无比,天下诸侯都不再归附他而是归附周王,这说明天意人心。你还想勉强违背天命,这只会自取其辱,最终也会像闻太师等人一样被枉杀。听我的话,下马归附周王,一起消灭暴君,挽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上顺天心,下顺民意,这样便不会失去封侯的荣誉。如果你还要勉强支持纣王,那么你会后悔莫及。”
张山非常愤怒,骂道:“你这个谎言连篇的小人!竟然敢编造这样毫无根据的话来迷惑人心,误导百姓。你的罪孽太重了,就算我把你碎尸万段也不足以弥补!”
他挥舞着枪,直接冲向邓九公。邓九公挥起刀迎向张山的枪尖,两人僵持不下,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是何等的壮观场景啊,有赞为证:”
他们的战斗轻松地拿起整个天空,生死在命运的轮回之中。他们的攻防看起来毫无破绽,就像春天的雷声一样威风凛凛。一个恨不得立刻杀了对方的脑袋,而另一个则恨不得将对方的脸砍成两半。他们的战斗使天昏地暗,没有任何规律,直到最后才分出胜负。“
邓九公和张山激战了三十回合,但是邓九公一直无法取胜。邓婵玉在后方观战,看到父亲的刀法逐渐失去了准确性,于是她骑马绕到张山的侧后方,迅射了一块石头,砸中了张山的脸,几乎让他从马上跌下来。张山败退回大营。邓九公和女儿打败了张山,振奋士气,打着胜利的战鼓回到城里,向相府报告了战果。至于其他细节就不再赘述了。
据说张山失手败退回大营,脸上受了伤,心里非常着急和愤怒,十分憎恨邓九公。有人来报:“有一位道人在营外请求见面。”
张山下令道:“请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