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王莽撵刘秀扳倒井的传说 > 第四十三章 水滴石穿(第1页)

第四十三章 水滴石穿(第1页)

王莽见宇儿这番操弄,便手指一点给王翁看,“你瞧瞧,从小到大就这点儿出息,虎头蛇尾的,几多年来也不曾长进。”

王翁在一旁默不作声,点头不是,摇头也不是。只听得阁内沉闷的杖击声声入耳,胸口就愈发的心如刀绞,遂咬牙攒眉,不忍直视。

复睁开眼时,但见长公子刑杖已满,由吕焉双手托着趋下刑凳。不屑说面目早已青紫,就连五官也挪移了位置。王翁不及拭去老泪,就赶紧上前托住腋窝,不料被身后家主一阵猛喝:“管他作甚,自己屁股还没干净哩!”

王翁听罢疾垂下手来,嘟着一张倭瓜脸便趋向刑凳。

王莽责罢拂袖就走,末了不忘暗嘱下人:“点到为止。若是动了骨头伤了筋,老夫可要拿你是问!”

下人赶忙点头会意。

王翁受杖时,即是不重也大汗淋漓,出阁时又经小风一溜,终是受了一场风寒,未过黄昏就发起烧来。王莽得知后懊悔不已,忙着人从长乐宫内请来了侍医。侍医进府也不敢怠慢,踏进房门便察看伤势,见王翁瘦臀之上淤血赭色,就薄薄敷了一层褐黄的药膏,回头报与王莽道:“伤无大碍,倒是身子虚脱并发了风寒,权且喝上几服发汗草药吧,若无风患,三日便愈。”

俟王莽着长史送走了侍医,便扶坐床头亲喂他汤药,又是擦又是沾的,好一番折腾。王翁也是念恩不过,便好言推托道:“镇几日都是朝里朝外的,就莫再耗着了。不敢说公子那厢伤势如何,老奴是定要去看的。”

王翁本想提醒家主过去瞧瞧,哪知王莽一听这话便来了气,“你且顾好自己吧,患了干痂风,可要出人命哩。人家那厢有媳妇守着,不容你瞎操这份心。痊可便赶回新都去,暂于那孔休手下担个令史,不出所料的话,这几日策牒、告身便会下来。”

“承君之惠,应接不遑,老奴感荷家主高情!”

王翁于床上躬身揖过,便又拽袖拭泪道:“如今朝局大势已定,太姥、家眷理应归京。尚有四公子与县主刘愔的婚约就这么吊着,大丧之期一拖再拖,眼下既然清期已定,只待春上把婚亲迎了。”

一席话说得王莽两泪汪汪。“提起阿母,我便是那有罪之人。小时候父翁见爱却饮恨早逝,乃是阿母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将儿王莽养大成人,相依为命,母子连心……如今阿母七十杖围,小儿万难行孝膝前,实实痛心哪……”

言罢已是泣不成声。

王翁不忍见家主如此失态,疾躬身上前张袖拭泪道:“老奴改日便打点行装,去国着太姥及夫人提早上京,如此既解我家主公思亲之苦,亦能膝前绕欢,忠孝两全。”

王莽闻言张起面首,喟然长叹道:“如此甚好,然——老阿母年事已高,焉能经得一路颠簸流离之苦哇!多说皆泪,就着临儿一人进京吧,春上完婚,不能再等了。”

王莽恹恹站起身来,替王翁虚虚地搭了床荨被,又折好被角,方闷闷折身向外走去。怎知前脚刚迈过门槛,王翁后脚就跟了上来。王莽一见尤生气恼:“谁让你起来的?不去养伤,又跟过来做甚?”

王翁遂尴尬笑笑,绵声道:“老奴惯了。”

却还是门槛留步,待王莽走远没了踪影,便赶忙出门右拐,去探看长公子王宇去了。

薄雾冥冥,长烟一空。王莽临行前无端留下的这句谜团,就像午夜飞逝的流星,一下子将心中的图腾击了个粉碎,连个念想都不曾留下。

王母至今也无从得知,这圆润的谎言是如何被他识破的,且不说透,各免其罪,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相得益彰。二人你来我往,见招拆招,无形中却在商讨着一场惊天的交易,最终只落得图穷匕见,败下阵来,且败得是如此无怨无悔,心服口服。

自第一次徘徊于静园门前,王母便吃了闭门羹。门前的木牌虽不起眼,但泼墨四字却熠熠生辉,“闭门却轨”

,那是何等的心境哇!宛若淡泊名利的隐者,抑或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静园也有纰漏之处。王母终是费尽了心机,为能进入大司马府,削尖脑袋地拜了管家王翁为契父。王翁是何等的怜善老人哇,自己却残忍利用了这份怜善,不啻造孽!想于此,心口之处便隐隐作痛。但脱下王莽的泽衣起,王母便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泽衣袖肘、领囗鹑衣百结,补丁之上摞补丁……这悲悯之人并非那沿街乞讨的叫花子,而是名动天下、权倾朝野的大司马,节衣缩衣、匡时济世的贤德公哇!

临行前,王母见王莽身旁察无一名贴身侍婢,又加之愈日见寒,索性将自身换洗的短襦拆了去,给王莽又做了一件絮棉的亵衣。王母将亵衣熨平、叠好,便又细心地将其置于绿萝纹绣的绢枕之下,这才一步三顾地掩上房闼,依依不舍地向府门趋去。

一路喑哑无语抒情,倒是拜别契父之时,王母还是流下了几滴鲛珠之泪。王翁见罢多生忧怜,但他万万难以置信,此番一拜便是永别。王母有心将两坨金饼赠与契父,又惧怕王翁性子憨直反引为罪,便以散心为由,郁郁出了这静园府门。

早有几驾远行的辎车,停驻于安门街衢的西轨沿上。王母刚碎步趋上径道,就被臂如抱鼓的侍吏眼尖瞧见,俟王母走近时,便有几多近侍、辇夫齐齐向王母娘娘施礼问安。上得辎车,侍吏叟喆就手脚麻利地替王母垫好躺卧的靠枕,且扶其跽坐道:“回来便好。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

王母见叟喆乖巧伶俐,两眸便盈盈流出光来,遂喃喃哀叹道:“惑神易,惑贤德公难。”

又闻辇夫轻吁,车毂滚动,淮阳王母便掀开帘栊再瞧看一眼:暖秋的赤轮已爬上三杆,那悬空的殿阙层峦叠嶂,金黄尽染。高墙之下,盘虬的枝条硕果累累。心中的那枚圣洁的花胎呀,也随着这恣意的秋风旋上几舞,便枯萎飘落……

();()  元寿二年七月二十二,也就是淮阳王母去朝归国的次日,赶赴中山国奉迎新帝的车驾一行,便由长安的灞城东门逶迤而出。

前有大鸿胪持节,领羽林重骑引驾十二重,随之几十驾前导车马趟趟而行。节氅幡纛随风招展,矛戟瓜钺直戳蓝天。接着就是金镶玉坠的驾六玉辂稳稳碾过,伴驾的郎官黑压压一片,稳压其后的,便是车骑将军王舜节制的那万马奔腾的虎贲三千了。

而远在天边的汝南郡南顿县的官寺里,这几日也是沸反盈天。外有五峰山匪患骚扰不断,内有堂堂官寺中竟连失两人。这两人并非一般皂役或门下吏使,却是功曹史充兰的独生爱女——待字闺中的充曦与婢女小青。况且充曦与县令刘钦的长子刘縯已有婚约,请期已定却丢了新娘,不啻是晴天霹雳。急得官寺内像一窝热锅上的蚂蚁,一个个来去无度、左突右冲。

而真正忙坏的却是县尉属下的一帮兵丁,一次次将南顿县城的旮旯缝道都寻了个遍,又将井、沟、池、河摸了个底儿光,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县令刘钦又颁下令来,着所属乡官联访联动,遍查七日仍杳无音讯,此事也就慢慢淡下心来。

南顿县官寺是建在了城池的中西隅,虽偏离中轴,但后花园中却有一座三丈多高的土山。平素山上遮天蔽日,曲径幽幽;山下小桥流水,蝶舞鸟鸣。小桥边上有一凉亭,又有周遭银杏参天,榆柳相牵,确是一处闲暇的圣地。

刘钦一早便得到了蛤蟆寨游缴的呈文急报,言讲寨子昨夜又遭了五峰山匪寇的袭扰,且扬言要攻破寨门,马踏宋巢。此事刘钦不敢怠慢,便急召县丞、县尉、主簿与功曹等入内应对。待几人刚于亭内俯身落坐,刘钦又差功曹充兰去追查遗案,余等四人便又商讨,好何啃下五峰山这块硬骨头。

五峰山乃是本郡舞阴县内的伏牛山余脉,一改连绵平缓的态势犹异军突起,山势陡峭,形似五指。既有南方山脉之柔美,又兼北方山脉之雄奇。多年来常有匪寇盘踞其间,号称茅酱窝,四方抢掠,防不胜防。郡内曾多次派兵予以围剿,然逐山搜遍也难寻一人,不啻为汝南郡内的一块心病。

蛤蟆寨游缴倾身详报道:“宋员外早先可是散骑郎官,乃先皇成帝的贴身近侍。自孝成帝薨没后便变卖细软,乞骸还乡。茅酱们此番百里寻来,打的便是员外的主意。幸有蛤蟆寨四面厚门高墙,小的不敢言铜墙铁壁,茅酱来了也无计可施。只是北门对面有座高庙,庙中矗一天涯阁楼,茅大仙蹭蹭上得阁去,搭弓便射坏了寨内的两个乡勇,又命人于寨门燃放大火,木门火势顺势而发,狼烟扑地至今未绝。茅大仙临走还放下狠话,今晚必来血踏寨门。”

时有县令夫人樊娴都将暖茶奉上,小刘秀便趁母亲躬身斟茶的空隙,小身板遂往上一蹿,便扭坐在了石几之上瞧看热闹。

刘钦双手奉茶上飨道:“听闻这大仙茅盈生中元五年,少秉异操,独味清虚;老二茅固曾官拜执金吾、武威太守;老三茅衷也曾拜五官大夫、西河太守。三茅皆是食君俸禄,又称百岁仙人,为何老来聚啸山林,为祸一方?至今本县懵懵懂懂。”

县尉听罢呵呵笑道:“传闻三贼精炼有服气、辟谷术,且以医术救治万民。缘因近年来粮食欠收,县寺无为,便举了义旗替天行道,打富济贫。实则是反骨不轻,狼子野心。如此操弄,与行西王母诏筹之事又有何异?”

几人听罢捋须大笑。

刘钦又持壶续茶道:“依三贼这惯常禀性,今晚必会重来蛤蟆寨。虽敌众我寡,我等也绝不敢爱身避死。由县尉纠集各乡游缴,事先藏匿在庙西出口,我便领这寺内兵丁,一早伏在南北通道的芦苇荡内,一俟匪寇入伏南门,你我便来个瓮中捉鳖。”

县丞邓晔系南乡郡析人,智聪胆大性子直,一听这话便摆手施礼:“敌我悬殊,狗急跳墙,一县之主怎能去上前拼死?晔虽不才,愿以死报国,竭尽所能誓除匪患,以安民心。”

此番一去生死难料,二人一时争执不下。小刘秀忽地跳下石几,学那蛤蟆在地上蹦跶了两下,又回头问母亲道:“阿母,阿翁说的是蛤蟆寨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