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小时后,二人在被铃声吵醒的心悸中,拖着生锈了的两腿,去往三楼上文化课。
机房里一片沉寂,一群人耷拉着脑袋,半趴在桌上萎靡不振。
七点半正式开课,教室里还有一半以上的座位是空的。教官提着光脑走进来,与众人颔首示意。
负责给他们上专业课的是一位女教官。身姿挺拔,制服穿得一丝不苟,坐到讲台上,侧脸被灯光打出清晰而优美的下颌线。说话轻声慢调,带着婉转的尾音,叫人听起来觉得很舒服。
“我们今天讲一讲如何完善动态模型。大部分同学应该已经学
过这一门专业课,但只是刚刚入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她翻开光脑,直接将课件发到公共平台上。
“我看过你们的卷子,90%以上的学生都还是习惯用基础知识点去论推动态模型,虽然就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这是一种不错的解题思路,但我希望你们能尽早修正。因为结果虽然正确,却很浪费时间。不能保证效率的方法,在数据分析这里,就是绝对的错误。”
乘风揉了揉脸,定睛查看文档上的条目。这就是她卷子上两眼抓瞎的题目类型。
然而课件里并没有记录十分系统的模型代码,只有各种零散的,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攻击的修正代码。
教官两手交握放在桌上,缓声道:“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数据分析是一项很依仗实战经验的技能,尤其是在添加多项变量之后。为了保证数据的时效性,B类指挥自己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这需要在日常就培养出足够的观察意识。具体可以参照我文档中所述的方向。”
乘风大致扫了一遍,发现条目罗列得十分详尽。
她的建模风格已经属于细致的级别。合适的掩体、视角的盲区、最优的进攻路线等等都在考虑范围之内,但教官的关注角度与她大为不同,更注重地形与变化。
她偏头瞥了眼沈澹,见对方神色无常,表情没什么波动,抿了抿唇角,把几个要点记录下来。
不会没关系,
但不能不学。
教室里有一些轻微的窸窣响动,是衣物摩擦与私语交谈的声音。
教官说话的声音分明不大,却极有穿透力,清晰地压过各种嘈杂,传遍角落。
“今天我们先从机甲分析来入门。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不喜欢做机甲对战分析?因为在这样的模型里,除了客观的数据之外,还掺杂了一部分主观的判断。如果标准从严来的话,整个分析报告需要拆分成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千万不要觉得麻烦,我们的工作不允许懈怠跟失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实例。”
她说着又往公共平台上传了一段机甲对战视频。将画面投映到教室中间,随后领着众人将视频前一分钟的动作逐次拆解出来,系统性地进行记录,给出大致的参考框架后,让学生自己上手。
她则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审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机甲对战分析是沈澹的强项。
她虽然实操玩得菜,但背地里的研究做得很深。不眠的夜里曾挑灯奋战出近百个的针对不同型号机甲、图文并茂、旁征博引的攻略,一系列贡献被网友评价为“可以淹没在历史潮流中的又一裹脚布巨著”
——既看起来很长很丰富,但其实大部分内容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作死,于是他死了。
另外沈澹面临的困境他们基本上遇不到,毕竟他们有脚,会躲。
此类嘲讽让沈澹大为恼火。
当然这并不影响她在
数据分析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至于乘风,她在这一块简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格斗机器人的教育方法可以用“简单粗暴”
来形容,乘风从小在那么一个环境下长大,培养出来的格斗思维也带有机器强烈的循序渐进的特点。
她按照教官给出的框架进行代入,很快发现自己在格斗中的思考过程与所谓的动态分析高度契合。区别在于她以往的分析对象并不是三夭现版本的传感机甲。
教官从她们两人身后经过,弯腰观察片刻,很快转身走了。在空气里留下一点淡雅的花香味。
沈澹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起,唇角噙着一抹冷笑,脸庞被屏幕的幽光照得阴恻恻的,不知道攥写分析报告时在想些什么。
乘风在用心体会这其中微妙的感觉,探寻背后的门道。
进度发展到一半时,基地里的铃声再次响起,提醒众人已经到晚上九点半,课间可以休息片刻。
座椅推拉声响起,几位学生趁机出去上厕所。
乘风循声抬头,粗粗环视一圈。
上课之后陆陆续续又来了一批学生,但教室里还有三分之一的空缺。一军的同学始终没有到位,估计是拿到了难得的人生体验券。
不完成体能训练,就真的不能上文化课,乘风觉得这规则怪残酷的。拦在她一心向学的路上,就很可恶。
然而这个念头只是短暂地闪现了一下,便离开了胜利者的大脑。毕竟她不应该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