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那一套,意思无非是“我是您好朋友的学生,日后您能关照关照我不”
。
一般来说只要对方收了这钱基本就表示认下了这重关系,大家以后可以走动走动。
结果好巧不巧,那年程敏政是主考官,后来他们几个齐齐卷入了舞弊案。
这笔相当于官场潜规则的“润笔费”
一下子成了唐伯虎涉嫌舞弊的罪证!
虽说这个结果不太美妙,可也从侧面体现了大明官场里头的一点小门道。
眼下正是各方走动的好时机,长安街这个官员聚集地可不就热闹无比吗?
文哥儿觉得这事儿和自己没关系,麻溜回家吃饭去。
结果就在文哥儿心心念念的酸笋快腌好的时候,一道来自宫中的旨意突然送到了王家。
殿试在即,朝廷安排了一批官员负责殿试,其中十七位读卷官之中就有三个熟人,他爹王华、他老师谢迁以及他老师李东阳。
按照惯例,负责殿试的相关官员可以带个家中小子进去观摩一二,这样当儿子的也可以在旁侍奉父亲、叫他们心无旁骛地卖力办好三年一度的抡才大典。
这活儿王守仁十二岁时就体验过。
只不过那次王华是弥封官,这次是读卷官!
朱祐樘今儿这道旨意就是让王华带文哥儿侍奉左右。
这是朱祐樘登基后举办的第一轮科举,近来他读了文哥儿的文章,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眼下要进行的可是朝廷最重要的抡才大典,朱祐樘觉得来个三岁能文的小神童镇镇场子,肯定能选出合心意的人才!
这不,颇为迷信的朱祐樘就派人来王家传旨了。
文哥儿:?????
你再说一遍,让谁侍奉谁?
就问你三岁小孩能侍奉谁?
你这个皇帝,思想有问题!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可恶,这个大明好奇怪!
*
更新啦!精心制作(?)了新封面!
画是文徵明侄子文伯仁的《方壶图轴》部分截图,“戏”
字是赵孟頫的,“明”
是苏轼的,随便瞎凑凑!【绝对不是看自己的丑字看腻了
*
注:
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出自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
②杨廷和讲的兄弟故事:出自看吕世浩老师的《史记》公开课,还蛮有意思的,B站就可以看
③儿子侍奉考官爹这事,不仅王守仁干过,杨慎也干过
据说杨慎还从别的考官不看好的卷子里发现一份好卷子,特意拿去推荐给杨廷和。那考生得知这件事后直接喊杨慎“小座主”
。
文哥儿:可恶,这些历史大佬,个个都开挂!!
*
那考生崔铣也是个奇人,特别爱喝酒,有次大半夜在街上席地而坐自斟自饮,已经是首辅的李东阳早起上朝路过时撞上了,他还笑着问“老师来喝一杯吗?”
,李东阳也笑了笑,果真过去和他行觞对饮到朝会的灯火仪仗亮起来。
这段看到就很喜欢,有点文人式的潇洒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