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慕金枝陆瑷和谁在一起了 > 第356节(第1页)

第356节(第1页)

致手机前的你们:

这是一篇对本文创作进行说明的后记。

(一)关于本文的背景:

本文虽为架空文,但制度地名及衣食住行风俗等均尊重历史。

制度参考:《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赵超著)、《魏书》(北齐魏收著)、《晋书》(唐房玄龄等著)

服饰参考:造像参考敦煌莫高窟广阳王礼佛织绣、巩县石窟帝后礼佛图、龙门石窟古阳洞长乐王夫人龛等;书籍参考《中国历代服饰》(周汛著)

饮食、地名参考:《魏书》(北齐魏收著)、《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其中,地名按照《洛阳伽蓝记》还原出大致版图(若有误还请指正)。

本文中有一项设定很重要,便是男主信仰。作者赶鸭子上架临时做了准备,涉及到多部大小乘以及各流派佛教著作:《地藏菩萨本愿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长阿含经》、《杂阿含经》、《佛说转女心经》等。

其中为符合语境,多在原文上做了修改,已经在「作者有话说」中做特别标注。

文中还有许多出处,但大部分都在「作者有话说」中标出,在此亦不多做赘述。

有几处不算是BUG的BUG:

①在汉魏宫廷中没有提到对嫔御称「娘娘」的称谓,但据我查阅资料所得出结论,唐宋已经有了称呼,那便证明在此之前是有的,所以这个界定依然十分模糊。但为了便于称呼,我依然沿用了大众比较习惯的「娘娘」去称呼四四。

②因架空北魏,后妃制度复杂,于是去左右昭仪替换成贵妃贵嫔。

四四的位置本应是「昭仪」,但昭仪在不同朝代位份不同,所以用了更便于理解的「贵妃」。

③因为我笔下女主一定要满十八(不满总感觉像是在犯罪),所以选秀年龄也会相应拉长一下。

不光本文,我所有作品中女主均满十八岁(柴明月18、李星仪19),以后也会是,所以不要纠结为什么选秀年龄这样大。

④因构思时我刚入写网文这个行业,尚还不明白大纲细纲的重要性,所以文中有几处明显逻辑剧情BUG。

我想了想还是不改了,就当做是彩蛋。

(二)文中有一项制度和其它古言不同,那便是「去母留子」……

有很多读者不喜欢这点,因为不想女主养别人的孩子,觉得她受了委屈。

但请理智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设定,便没有拓跋珣、慕容樱存在的必要,与之有关联的长孙明慧、慕容擎等人亦不会出现,势必会影响所有主角配角的行动,或许本篇会变成一篇女主有简单心机的,缺少了不少障碍,一路扶摇直上坐镇中宫,然后完结……

这样的故事固然甜些,但那又与其它何异?一部接着一部皆是同样套路的文章,读者们看了我的这篇文后依然感觉看开头便能猜到结尾,索然无味,最后划走……或许也会有人看,但这好像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先来简说一下关于此制度的说法。

崔广彬先生发表的《北魏「立子杀母」制度考证》(《北方文物》1997年第1期),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特别是秦朝以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不断加强,皇权越来越成为至高无上的象征。

与此同时,皇后、太后等利用与皇帝的特殊关系,经常听政、参政、摄政,乃至临朝称制即执政。

这种历史政治现象,可以称为「后妃政治」。听政、参政可算是一般的后妃政治,摄政、执政可算是深层次的后妃政治,一般情况下,后妃干政常常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在新老皇帝递嬗之际,为了不使皇权旁落,后妃常利用皇帝年幼或缺少;二是后妃乘皇帝多病或能力低下的机会,执掌大权。

后妃一旦掌权,必然面临许多问题,其难度自然大于男性皇帝,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中对女性歧视的因素。

执政后妃为摆脱上述困境,就急需扩大自身力量,常常起用娘家人即外戚为心腹。

于是其势力逐渐坐大,也就萌发凯觑皇位的心理,对皇权构成威胁。

这一点两汉时期最为明显,如吕后专政,几倾汉统;

王莽篡位,移国改姓。皇权与外戚的矛盾斗争不但不可避免,而且会长期持续下去,在这个斗争过程中,皇权常常依靠传统力量战胜外戚。

虽然如此,但国家正常秩序遭到破坏,社会生产受到影响,使人民遭殃,国家损失,外戚招祸。

从西汉建立至汉平帝,外戚20余家,保全者仅4家。后妃当政外戚势力坐大-皇权与外戚斗争-外戚失败被诛,似成为两汉时期带有规律性的社会政治现象,皇权与外戚的斗争成为必须从政治上给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为言情读者们或许极少甚至从未接触过这项设定,也给本文的阅读增加了难度,让人难以有代入感,继而有了「你既然是皇帝为什么不废了这项传统」等类似问题。参考资料可以让大家对此制度稍做了解,才能理解男主的不易。

(三)关于本文创作过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