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女皇商标邢台 > 第66页(第1页)

第66页(第1页)

  至于耘、水、肥、种,更有许多程序,不必细说,正如此,水稻在现代才被称为劳动密集型农业。而江南地区,因为人多地少,更是将精耕细作四个字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条件下形成的水稻土是非常肥沃的,用来种桑树绰绰有余。

  但是挖着挖着,问题来了。

  “公子。”

徐大保问,“这鱼塘要挖多深?”

  他从前只养过现成的鱼塘。

  楼如逸反问道:“此前已经同你说过了,这鱼塘是要分层养的,还记得么?”

  徐大保一拍脑袋:“瞧我这记性!行,楼公子,您不必说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不仅是养鱼的人,就算是老渔夫也知道,不同的鱼活在不同深度的水里。浮在表面的是鲢鱼,往下是草鱼、鳊鱼,贴着水底的是鲤鱼、鲫鱼。此前徐大保虽然知道鱼在不同的水深,但一直不明白这些鱼有什么不同,还是楼如逸告诉他,浮在水面的是吃……吃浮游物。

  这个词还是楼如逸告诉他,说水面会飘着人看不见的东西或者虫子,叫做浮游物,鲢鱼这些在水面吧唧嘴的就是吃浮游物的。中层的鱼都是吃草的,底层的鱼都是吃贝壳、螺蛳、虾米这些水产的。而且根据池塘不同,每种鱼的占的份数也不一样,就他这个池塘,因为附近没有河,属于不流动的水,那就要选上层四分、中层五分、下层一分地养鱼,否则容易生抢食,大鱼吃了小鱼就不好了。

  徐大保从没听说过鱼还能分层养的,但楼如逸是周家的人,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相信,听楼如逸的话。

  等鱼塘弄好了,徐家娘子的蚕房也做好了,可以开始养蚕了。但蚕容易找,桑叶去哪找呢?

  作者有话要说:  绢、丝等资料来自《中国经济通史·宋代卷》。桑基鱼塘是现代立体农业的一种,还有蔗基鱼塘的,多分布在珠三角。桑叶价格就是我胡编的,阿里巴巴上的桑叶价格是4元,刨除运费也就当时2元了。

  架空嘛~对吧~

  ☆、第45章

  “楼公子,我没种桑,怎么养蚕?”

徐家娘子忧愁地说。

  “这还不简单?去买呗。”

楼如逸道,“附近肯定不止你一家养蚕,别家不可能没有剩余的桑叶,你若是去买,人家求之不得呢!”

  “可造孽了!”

徐家娘子心疼得都叫了出来,“好好的为何要买桑叶?花这个冤枉钱做什么?”

  楼如逸笑了,这真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所带来的局限,得慢慢转变观念才行。他仔细给徐家娘子算账。“徐家嫂子,我问你,养一张蚕一年要多少桑叶?能产多少丝……你会纺纱织布,那就换成绢吧,一张蚕能得多少匹绢?还有,你一批能养多少张蚕?”

  “一张蚕哪里能得多少匹绢?公子可真是不知农事,哪里知道一匹绢有多长?”

徐家娘子好笑,“养一张蚕每年要九百到一千斤桑叶呢!一张蚕得茧二十斤,一斤茧能抽成丝一两三分,每五两丝才能织成一匹绢。我人单力薄,加上我家大丫头,一次也才能养十张蚕罢了。”

  “好,那咱们便这么算。”

楼如逸让旁边的管事给计数,“一斤茧抽丝一两三分,五两丝一匹绢,便算四斤茧能织成一匹绢,一张蚕二十斤,也就是能织成五匹绢。一次十张蚕,一年春夏秋三季蚕,一年就是一百五十匹绢。张管事,现在一匹绢多少钱?”

  计数的管事应道:“公子,现在二两银子一匹绢。”

  “好,那娘子你一年能挣三百两银子,但这是在种桑的情况下,对吧?”

楼如逸又问道,“若是不种桑呢?种桑采桑总是要人工的吧?若是不种桑,一次能养多少张蚕?”

  “这……”

徐家娘子迟疑道,“最多也就是多养一两张吧,一张蚕的蚕蛋孵化之后,蚕虫也很多的。”

  “好,那就当是多养一张,那就是多五匹绢,多了十两银子,一年多九十两。”

楼如逸又问道,“一斤桑叶能有多少钱?十文钱要不要?”

  “哪里要这么多!”

徐家娘子吓得直摆手,“我看撑死二文钱一斤!”

  “一张蚕需要一千斤,三十三张蚕就是三万三千斤,也就是六十六两银子,算起来,你一年还多赚了二十四两。”

楼如逸笑道,“还免去一年风霜雨淋的,若是种桑,你能多得这二十四两银子么?”

  徐家娘子一阵语塞,她只心疼花钱买桑叶,却没想到,买桑叶的其实比种桑叶还要赚钱!

  “不过。”

楼如逸也提醒道,“这也是权宜之计,等明天春天了,你还是要种桑,多余的桑叶可以喂给鱼吃,鱼塘里的泥也可以让桑叶长得更好。至于蚕沙,就按我说的,都扔到鱼塘里给鱼吃吧。”

  这种做法简直闻所未闻,徐家夫妻听得奇不已,若不是周家的楼公子说,他们真不会这么做。但有周家做保证,他们就按照楼如逸定下的计划开始实施了。

  徐大保去找人买了鱼苗,徐家娘子则去买了蚕蛋,夫妻俩在楼如逸的指点下开始做这个“桑基鱼塘”

。起初徐大保和徐家娘子都没察觉这桑基鱼塘与平常的种桑养蚕有什么区别,但渐渐地,就现了神奇之处。

  寻常的鱼养在池塘里,一年的时间,鲢鱼能长一斤,草鱼能长一斤半,鲤鱼长得最快,若是放下一斤的鱼苗,能长四到六斤。但无论是哪种鱼,大多是两年之后才捕捞出卖,所以为了保证池塘里不断地出鱼,养鱼的会每个季节都不断地投入鱼苗。徐大保担心鱼的生长情况,两个月后投入鱼苗,会将原本的池鱼捞出来称一称。这一称可不得了,徐大保现这回养的鱼比往常养的大了快一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