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室亲王,五马渡江之一,竟然被区区一个御史中丞就弹劾,然后迅速就被斩杀,甚至小皇帝都完全不知情,直到过了几个月后发现很久没见到“白头翁叔叔”
了,这才被告知因叛乱被杀。
皇权之没落,可见一斑。
司马珂虽然不是真正的宗室,心中却也莫名涌起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不知不觉之间,已到了太极殿。
小皇帝司马衍正在等候多时,司马珂急忙向前拜见。
司马衍见到司马珂过来,立即起身迎接:“皇叔来了。”
两人跪地而坐,司马珂明显的看到了司马衍眼睛中的血丝。
只是寒暄了几句,司马衍便直奔主题。
“皇叔可知昔日汉武帝羽林骑之事?朕欲增设羽林骑,护卫京师及皇宫。”
司马珂顿时愣住了。
第13章羽林骑
东晋的中军分为宿卫军和城外守军。宿卫军驻扎在城内,负责警卫宫廷和京城;城外守军驻屯京郊,作为中央控制的机动部队。
宿卫军分为两卫四军,五营五校。
分为两卫是左卫和右卫,分别归左卫将军和右卫将军统领,负责宫内宿卫;前后左右四军,归四军将军管辖,负责宫门守卫。
两卫四军,合计大概六千人,归中护军统领。那赵胤便是担任中护军之职,官阶为右第三品,比起司马珂的右第六品要高得多,自然是不会把司马珂放在眼里。
五营校尉分为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每营由校尉统领,护卫建康城安全,每营大概两千人,都归中领军管辖。
城外守军由镇军将军统领,大概一万多人。
整个建康城的宿卫军也就不过一万余人,而城外守军也不过一万多人,也就是整个中军不过两万多人。
兵力微薄,加上建康城主要依靠天险防御北面,南面只在险要位置筑关卡,没有严密的城墙,这才会导致王敦叛乱和苏峻之乱轻而易举的直杀建康宫。
就是这两万多的兵马,兵力微薄,战斗力低下不说,还不是控制在皇帝手上,而是控制在世家豪门手中。严格意义来说,现今的中军,控制在司徒王导手中。
自苏峻之乱后,庾亮没有脸面待在朝廷中枢,在外掌控荆、江、豫、雍、梁、益六州及江西(扬州西部)潘镇重兵,于是形成王导主内,庾亮主外的局面。
潘镇重兵主要掌握在庾亮手中,剩下则在司空郗鉴手中,而中军甚至整个朝廷中枢都掌控在王导手里。
司马衍说的羽林骑,是汉时的编制。
魏和西晋时有设羽林监和营兵,并非纯粹的骑兵,与最初的羽林骑还是有差异的。到了东晋,原本很多编制的兵力都满足不了,就把羽林监的营兵省了,羽林监就是个虚职,有时设,有时不设,目前就处于空缺状态。
但是最初的羽林骑,叫建章营骑,是护卫建章宫的宿卫。
这只羽林骑汉武帝亲自设立和训练的,名义上归光禄勋管辖,实际上在最初是直属武帝控制的,可说是皇帝的亲兵。
司马衍紧紧的盯着司马珂的眼睛,缓声道:“朕欲重设羽林骑,拜皇叔为羽林骑都尉,领羽林监,不知皇叔可否当之?”
不知道当初武帝设立期门兵和羽林骑兵的初衷,是不是因为发现原有的宿卫逐渐不可控,所以增设自己能完全掌控的天子亲兵,但是司马衍此刻提出设立羽林骑的目的却是昭然若揭。
从刚才赵胤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位掌控整个宫殿的宿卫军的统领,对小皇帝并不是很尊敬,意味着警卫皇宫的军队非但不受皇帝的控制,甚至还有点监控皇宫的意味。
当年王敦之乱直取京师畅通无阻,视皇权如无物,令晋元帝司马睿郁郁而终。
司马衍的父亲司马绍,也是27岁便英年早逝,要说是无缘无故的病死,谁也不信。
小皇帝司马衍天资聪颖,虽然他不能预见自己七年之后也会英年早逝,但是数年前的苏峻之乱让他深刻的感觉到,没有自己可掌控的兵权在手,自己便是朝不保夕的傀儡一个。
否则,他也不至于以一个九五至尊之身,对王导诚惶诚恐,给王导的诏书上要写“惶恐”
两字,中书省起草的诏书,则称“敬问”
,入朝要亲自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