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帝成2天雄军 > 第193章 丹东布局(第1页)

第193章 丹东布局(第1页)

范文程几人若是等待一些时日,等到天雄军即将攻破沈阳城,再签订这份条约,那些满清贵人们,或许还会感激他。

但他们现在急不可耐的签订条约,就会让那些满清的贵人们觉得,范文程这些人没有为大清尽心尽力。

加上条约中包含废除汉奴,以大清的这些贵人的尿性,肯定会能隐瞒多久就隐瞒多久。

但他们很显然忽视了汉人不愿为奴的决心。

当初毛文龙在东江镇的时候,不甘为奴的汉人,纷纷逃往东江,为此还杀了不少满人。

有毛文龙在东江坐镇,辽东的汉人怎么说都还有些盼头,等到东江镇完全失守后,辽东的汉人在皇太极的安抚下,很多汉人不得已成为大清的一份子。

而如今天雄军占据丹东,丹东可比东江近了不止一半的距离,处于辽东的腰眼上。

丹东这么扎眼,就算满清尽力隐瞒,肯定会有不少汉人会想方设法来投奔。

在这其中,产生一些流血冲突,肯定在所难免。

钟君义在返程之前,特意交代洪承畴,若有汉人来投奔,先就是问他们在逃亡过程中,有没有被满人虐杀,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无论有多远,也无论对方的背景多么强大,都要去主持公道,以杀一汉五满抵命。

不要怕引起满人的不满和反抗,只要有满人反抗,就坚决给我打过去。包括如果有人要对付范文程、宁完我等。

洪承畴听了眉头一皱,郁闷的问:“公子,那您打算留多少人马?”

钟君义说:“两蓝旗加天雄军五千精兵。”

洪承畴听说只留五千精兵,就更加郁闷,就问:“公子,两蓝旗靠得住吗?”

钟君义说:“洪大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镶蓝旗投降天雄军已经一年有余,自去年年末开始镶蓝旗多次为天雄军征战,表现勇猛,这次换俘,他们虽然是诱饵,但条约有一条明确规定,大清在天雄军所购武器,优先装备两蓝旗,你认为,本千户为何这么做?”

洪承畴听了立即眉开眼笑:“公子高呀,如此一来,满清花费重金购买来的武器,装备的队伍却不能为其所用,多尔衮怕是要气吐血。而正蓝旗的阿敏,根本没有回路,背刺满清,多尔衮恨不得生啖其肉。公子这一手,实在是高呀。”

钟君义说:“也不能说两蓝旗对满清完全没用,他们还是有防备蒙古之责,本千户之所以还留着满清,也是出于此,洪大人到时,切不可隔岸观火。”

洪承畴赶紧说:“是,卑职遵从公子教诲。”

钟君义说:“此次南归,不可能全部带走此地的汉民,洪大人去统计一下,把那些没有在主家做奴才,只是甘心做佃农,老实本分的就留下,让他们开荒。辽东这一块,可是难得的黑土地,非常肥沃,被满清这些强盗占了去,真是暴殄天物。”

洪承畴说:“辽东土地确实肥沃,但也因此容易滋生杂草,百姓在辽东种一垄地,付出的精力,也增加不少。”

土地肥沃,容易滋生杂草,确实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难题,东北能够成为新中国的粮仓,国家可是花费了不少的精力,当年的北大荒,有多少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也正是由于有他们的努力付出,才确保了新中国数十年来的粮食安全。

钟君义说:“那是满清种的农作物就有问题,辽东水源充足,为何不种水稻,水稻除草,要方便的多。”

洪承畴差异:“种水稻,辽东寒冷,水稻喜温,这里怎么可能能种水稻?”

“在辽东种水稻,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需要温棚育秧,洪大人,我好像给过你一个温棚的图纸,你去找些匠人,在每个村庄都建造数个,用来培育水稻秧苗,等气温回升,再移栽到稻田中,这样就能延长水稻的生长周期。”

洪承畴听了,高兴的说:“妙哉,钟公子,就是不知道,这温棚造价多少?”

钟君义说:“无论造价多少,这温棚都必须建造,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大明不顾百姓温饱,才造成天下大乱,以后希望这样的事,永远都不要生。

军士开疆,百姓拓土,往后都需要就会适当的奖励机制。

洪大人,你要在各乡村建立粮管所,由政府统一收购粮食,秋收后统计每家每户的粮食收购工作,不能再把收购粮食的工作,交于当地的乡绅。

大明的粮食,掌握在乡绅手中,朝廷连粮食的价格都控制不了,这是逼迫百姓造反的原因之一。

洪大人,你在此地非常重要,这里不但是攻下辽东的桥头堡,以备三年后,天雄军全面占领辽东。

而且要把这里建立成一个粮仓,往后,再也不会有威胁到百姓的粮食问题的事情。

这事如果做的好,我会批准你入阁。”

洪承畴听了也是兴奋不已,作为一个文官,就没有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入阁,哪怕是在崇祯朝,辅走马灯一样的替换,还是有些人趋之若鹜。

洪承畴出身寒门,小时候要靠卖豆干维持生计,十一岁还因为家境困难而辍学。

科举的排名也不是很高,只是万历四十四年二甲进士。

家境贫寒,科举的排名也不是很高,洪承畴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比那些出身高门大户的士子,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也是洪承畴为了出成绩,现在带兵围剿流寇,甚至不择手段的原因之一。

但尽管洪承畴在围剿流寇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洪承畴仍然不太可能能够入阁,实际上他一直都只是一个工具人罢了。

实际上洪承畴在处理民政方面,也是颇有手段,在他担任三边总督期间,不但平息了流寇,而且在募集军饷上,各地的士绅也不敢有怨言,虽然得了个洪屠夫的名号,但那些士绅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从这一方面来看,孙传庭就要差很多,如果是洪承畴,就不会有柿园之战这样的糟心事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