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沈冬素提出的,以军火供应商的方式,让高丽、新罗、倭国这些小岛国,开启另类的‘三国’纷战。
沈冬素是空有想法和概念,毕竟前世学过世界史的,都知道漂亮国就是靠这个方法,一跃成为级大国的。
但具体实施计划,就得做极多的调查,高丽国有几王子?有几个有兵权有实力的将军?怎么拉拢、怎么蛊惑?
等等细节,凭沈冬素的脑子肯定是想不到周全计划的,所以这么难的事,自然是交给聪明人做。
庞先生和小盼哥珠联璧合,定能让她的想法变成现实。
庞先生说此计不亚于火中取栗,一招不慎,没挑拨起高丽内乱,战火先到北境。
莫修谨却觉得此计甚妙!这战火已经要到北境了。
高丽不像北疆,北疆人马能驱赶到瀚海以北,最少能还大夏北境几十年太平。
而高丽跟大夏一样,他们是不会跑的。我们又不能将他们杀绝杀尽要一个空岛孤城?
打高丽,一时的胜利,一场仗的胜利,根本称不上胜利。给他们几年时间,就有新的士兵长成。
而王妃此计,就能从内部消耗他们,消耗他们的士兵、粮食、财力物力,最重要的是,消耗他们百姓的精神气,消耗王室的权威。
等百姓现,全国到处是战火,想活命只有逃离。对王室没了敬仰,只想尽快平息战争,完全没了反抗之心。
那我们一统高丽的时机就到了,这期间,我军只要守好丹东,不让他们有越界的可以。
再训练海军,造海船,打造更适合海战的武器。
几年过去,高丽和倭国打成筛子,乱成一锅粥,就该我军下场了。
庞先生认同了莫修谨的话,提出若想拉倭国混乱,可向姜家海商打探倭国的情况。
另外派他们的人跟倭人联络,诱导倭国参与高丽内战。
同时庞先生也指出,这个计划需要我军丰厚的资源来支持,光靠幽州是不行的,得整个北境,乃至整个大夏都支持此计才行。
所以这一切的前提是,皇上同意,朝廷同意。
他这是怕沈冬素一意孤行,朝廷不同意,她就私下来。
沈冬素笑道:“那是当然!先生放心,我有分寸。若朝廷真不同意,等王爷大军凯旋,我们再从长计议。”
“目前最重要的是,展整个北境。这节也过完了,都动起来,去年跟北境各州合作的生意,立即让人去联络。”
“北境的士族富商太懒了,难道还要等春雪融化再行动吗?”
王妃一声令下,整个北境都行动起来。天太冷,无法采矿,但可以提前让人将铁矿圈起来。
沈冬素只抓重点,铁矿必须牢牢掌握在她手里,绝不给北境士族染指的机会。未被现的铁矿,都为官府所有。
而士族拥有的铁矿,她则用买,或是合作的方式参与进去。要造海船,铁的用量将变得极大。
特别是配合装在船上的投石机,必须用铁才行,用木头很难挥火药的威力。
田地开荒冬天也做不了,但可以先埋肥,要开垦的荒地淋些鱼油,将上面的杂草、杂树一烧,就是草木灰。
埋上一冬,春天开垦时地便极肥沃,不用再施窖肥就能耕种。这么做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前缺人,没法这么干。
现在莫修谨带回了两万多奴隶,这些粗活累活就有人干了。官府将焚火的开荒地登记造册,凡是愿意入农户的开始分田。
流民区拥挤的百姓以眼可见的度减少,工部一边将剩下的人聚拢,一边开始重新修缮流民区。
因为运煤车太过笨重,极容易造成堵塞还弄脏道路,且因煤太重,用驴或马来拉根本拉不了多少。
沈冬素大笔一挥,给工部下了一个大工程,因为造船坊和海军营都设在基地那边,以后不用说,基地将是用煤最多的地方。
便从煤矿到基地,修一条专门运送货物的有轨马车道,四轮的载货车,两条专用铁做的车道。
马儿只起到一个牵引作用,不需要太费力,就能运送极多的货物。
开始工部觉得这根本不可能,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路。
但李念鱼亲自带团队试验,先打造了一小段,然后现确实如王妃所说,运送货物变得极为便利。
就这样幽州城,不,大夏国第一道有轨马车道正式开始建造。
沈冬素跟李念鱼说,等铁越来越多,这样便利的设施会更多的。
她没自大到觉得自己能造出蒸汽机,没有橡胶解决不了密封问题,就不可能造出蒸气机。
但别的东西,有墨门子弟在,她再提出个概念,相信还是能造出来的。
像四轮马车,她给个概念,李念鱼就很快想明白驱动转向问题,成功造了出来。
甲四和莫修谨去了丹东,阿沅姐很担心莫修谨的身体,她想跟着同行。可又不放心白师父,左右为难。
幸好莫修谨答应她,此去不会太久,他了解一下高丽的情况,带着那批异族人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