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出了营帐,来到官道这边。
陈洪范,朱八三几个已经跑过来,围在杨文岳身边。
官道那边,已经可以看见杨部的车马。
不一会,杨先一步跑马过来,与众人见面。
众人迎上去见礼。
杨文岳迫不及待,笑道;“怎么样?见到圣驾没有?”
杨迟疑了一下,笑道;“见到了。皇上把咱们登莱好顿夸奖。皇上下了命令,让兵部和内阁尽快办理,让咱们的封赏早点下来!”
哈哈哈,众人大喜,乐开了花。
“了!了!这下了!”
朱八三激动地手舞足蹈,摇头晃屁股。
“那兵部怎么说?”
金日观问。
杨笑道;“鞑子已经全部出关,让咱们各自回驻地。大伙放心等着就是了,没跑了!”
众人兴奋不已,喜气洋洋。
杨文岳笑道;“太好了!今天真是喜事连连。走,到我营里摆个席面,咱们喝一杯,明天就归程吧。”
众人大喜,请来陈县令和崔县丞,在中军大帐吃了一顿散伙饭。
次日,金日观先走一步,然后是陈洪范,最后是杨文岳和杨。
为什么要分开走?主要是为了请粮方便,随便吓唬一下沿途的匪患。
李建安因为要带上九千多难民,只能留在最后。
就在李建安准备返乡计划时,独耳刘(一只耳)回来了。
独耳刘成功说服了老铁炮去登州,除了老铁炮一家七口,他还带上了两个徒弟。
这样算是老铁炮,就有了五个炮手,够一个班组了。
李建安大喜,将千年人参王退还独耳刘。
独耳刘成了李建安的门客,帮忙管理难民营,记账出纳。
准备了两天,李建安辞别陈县令,带领队伍踏上归途。
来的时候三百多人,回去的时候,三百多加上九千多,正好一万出头。
因为有难民,每天行军不过三十里,非常缓慢。
一路之上,沿途的地主老财和地方官府,一个个吓得狼奔豕突,花样百出。
有跑路进城的,有送东西的,还有喊打喊杀的。
毫无疑问,他们都把李建安当成流寇头子了。
这一万多衣衫褴褛的流民,谁见了都要怵三分!
有些胆小的地方官差点没吓死,纷纷紧闭城门,戒严地方。
李建安过境,百官避退!
有些地方官知道自己人,害怕李建安给难民请粮,一个个也装起了缩头乌龟。
李建安不理他们,自己走自己的。
这样也好,省去了不少麻烦。
有个不开眼的巡检原本要卡过桥费,李建安直接带着一万人过去,吓得那巡检屁滚尿流,直接跑路了。
李建安走得高兴,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与圣旨擦身而过。
原来兵部和内阁星夜工作,早几日把封赏的奏折报上去,崇祯当天就批下来。
为了表彰靖海卫的功勋,也为了激励天下卫所兵,崇祯皇帝单独给靖海卫和李建安下了一道圣旨。
皇帝给一个卫所传圣旨,大明朝是不多见的。
传旨的随堂太监赶路比李建安快,与李建安的大队人马错过,跑到头前去了。
就在一片不知不觉中,传旨太监已经来到登州。
整个靖海卫还在一片懵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