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钊娶妻张氏,生下儿子楚昕和女儿楚映。
楚昕时年十六岁,已请封世子,楚映年方十二,跟杨妧一般年纪。
去年腊月,老夫人秦蓉生了场重病,险些没命,得亏太医轮番用针用药,才把她从阎罗殿拉了回来。
病好后的老夫人突然想起多年未见的堂姐,辗转打听到在济南府,就写了信过来。
人在病中喜欢胡思乱想,加上年事已高,愈愿意回忆从前。
秦蓉想见见堂姐的后人也是情理之中。
杨溥温声解释,“……我明年任满,本也想往京里活动。你们先去打听打听哪里房子便宜,早点置办好宅院,免得届时拖家带口没有住所。”
前世,杨溥调任京都,确实因为没有事先置办宅院,只好暂借在同窗一处闲置院子里落脚。
那处院子离护国寺非常近。
杨家姑娘乍乍进京没有玩伴,得闲就往护国寺听经,遇到了前去上香的6知海。
求娶时,6知海已经承爵。
二十刚出头的长兴侯,斯文儒雅风采卓然。
杨妧暗自欢喜。杨溥却不同意,打听之后觉得6府没有规矩,6知海没有担当。
是她瞎了眼,非要嫁。
想起6知海,杨妧就对京都提不起兴致,现在又多了个楚家。
假如楚家重蹈覆辙,杨家岂不被牵连?
可这话又没法跟杨溥说,说自己做了个梦,梦见楚昕吊在午门前,被活剐三千多刀,楚家家破人亡?
说出去谁信?
杨妧攥着荷包心事重重地走出书房。
一路走,一路思量。
前世,家里并没有杨婵。
父亲过世后,三房只有她跟关氏,一直跟随长房到处赴任。
进京时,她跟大伯父一家先去,秦氏跟关氏则要晚两年。
杨溥专程告假回济南府去接,顺便带了个男婴回家,说是抱养的弟弟,已经记在了父亲名下。
弟弟相貌随杨家人。
大家都说这是难得的缘分。
现在想来,弟弟十有八九是关氏跟杨溥的儿子。
回到偏院,关氏俯在炕边,手里抄一把剪刀正“咔嚓”
“咔嚓”
裁衣裳,“再给你做两条裙子,裙子简单,三四天工夫就做成了。”
杨妧见布料已经剪了,没多说什么,将荷包放在炕边,“伯父给的,娘收着吧。”
关氏头也不抬地说:“你收着,我在家里花不着银子,你出门在外,总不能一根针一匝线都伸手跟别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