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的这件事闹大了,以宋勇为的村干部们接待了一批批的人。
开始的时候,还出于礼节,好菜好酒的招待着。
一般是在乡里鞋厂的食堂,让厨师给准备一桌。
后来宋勇自己心疼了,这叫啥事啊,这不是钱啊,留着这钱给村里娃子们上学不好嘛!
不接待了,爱咋的咋的,他本来就很忙了。
直接在村口设了路障,村里人轮流执勤,立了一块牌子,上面贴了一张通知。
反正就是不接待了,这事办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
沈正选的那个时间点,正好是暑假,好多细节都已经交代了。
差不多两个月的暑假,一个月出去玩,一个月回东方红避暑顺便办这事。
第一笔钱共一百万,厂子利润拿出了四十万,沈家出了六十万。
跟沈家交好的这几家,也表示过要捐钱,江念冬的意思是等以后可以考虑,开始的时候还是先观望。
万一这事因为某些原因黄了,不能继续下去,所以等稳定稳定再说。
江念冬预算的第一笔钱是五百万,她不可能一下往账户里面打那么多钱。
一点点的6续的往里面打进去,这个账户是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的。
账务是完全对外公开的,不止对东方红的村民。
沈正多次跟宋勇强调过,一定要合法合规,不要为了小利去钻空子,留下把柄让人拿捏。
沈家没有靠山没有后台,但沈家所有的钱都不怕查,不偷税漏税,该怎么交税交多少,一分钱也不少。
相关规定要怎么办咱就怎么办,需要什么手续流程材料一点都不少。
要是不能办就拉倒,咱就不干了。
都是那个年代过来的,见的事多了,虽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可还是有点打怵。
这件事情最终开始圆满走向了正轨,在多方努力下。
东方红的村民们真正得到了实惠,跟设想不一样的是养老院不用建,老人们的顽固思想还是喜欢在家里跟儿孙们在一起。
征得了所有村民们的同意,给五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按月放养老金。
村里的小伙子是最受欢迎的,不仅外村的想嫁过来,东方红本村的姑娘们都不愿意外嫁了。
有的姑娘宁愿当老姑娘也不愿意嫁出去,不知怎么的,村里的上门女婿越来越多了。
这个事情无解,这女人硬气起来真没治,我宁愿不结婚我也不离开东方红,你说说这咋整。
跟东方红村民一样同样享受同等福利的还有一笔特殊的人群,就是沈正手底下这帮兄弟们。
从东方红最早的一批唐大庆、张胜利他们,到后来6续过来的,京市王来福他们都在里面。
后来东方红三个厂子里面的职工也纳入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东方红这三个厂子说白了相当于一个厂。
管理人员都是村里和沈正这边的杨建国、大湖、成功成才,沈梅这个极少露面的会计共同管理。
本质上是代加工,杨建国带领着设计团队出设计,厂子生产,沈正的人马销售。
在这三个厂子稳定生产了一年以后,杨建国和沈正合计着想扩大规模。
当时很多国营的厂子已经不好干了,效益不好,两厢一对比,东方红就有点显眼了。
上面来人人家也是好意,厂子干得好那更得好好干了。
得扩大规模,让效益更上一层楼,建厂房招工,干出去。
东方红本质是也是个集体性质的,跟国营的类似,为啥差别这么大呢,专家们还想研究一下,市里也组织过国营大厂的领导们来参观学习。
他们觉得宋勇特别不真诚,不说实话。
参观之后他们现,厂子的运作特别简单,简单粗暴到家了,这是过家家吗?
根本就不现实,这就跟个私人小作坊一样,一点也不正规。
上面给了建议,愿意给配上跟正规国营大厂一样的人才,为厂子的展提供助力。
这件事彻底打消了沈正和杨建国再次扩建的念头,重新想办法。
沈正把这个问题推给了宋勇,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重新选址自己建厂。
宋勇那边很快就做了决定,还是保持原样。
拒绝的理由也非常的理直气壮,我们这小厂子就是小作坊用不上那么高大上的人才。
村民们私底下讨论的时候就说,这人才那么厉害国营厂子都干不下去了,可别霍霍他们了,咱就这样干就行。
沈正和杨建国打消了扩建的念头,在自己办厂和找代工厂之间选择了后者。
东方红是沈家的老家,基本上每年大假期都会回来的。
喜欢七零炮灰知青在年代文里混日子请大家收藏七零炮灰知青在年代文里混日子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