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讷楚情不自禁地想去扶起把汉那吉,乌兰抢先一步,用幽怨的眼神看了一眼乌讷楚,迅速扶起了一克哈屯和把汉那吉,乌讷楚见自己失态,尴尬地退到一边。
把汉那吉在乌兰的搀扶下站起身,一克哈屯一手拉起把汉那吉,一手拉起乌兰,泪眼婆娑地看着他们。
阿勒坦汗见阿力哥等人还跪在地上,恼怒地说道:“如果不是南朝官员为你们求情,我一定会砍了你们的黑头去喂野狗。你们听仔细了,以后好生照顾台吉,再有什么不测,我唯你们是问。都起来吧。”
阿力哥等人赶紧站起身,连连向阿勒坦汗行礼,感谢阿勒坦汗的不杀之恩。
侍卫牵来了勒勒车,一克哈屯拉着把汉那吉和乌兰上车,把汉那吉上车前,回头面无表情地扫了乌讷楚一眼,然后进入勒勒车,跟随一克哈屯离去。
把汉那吉的那一瞥,让乌讷楚感到心痛,但她也有些许地欣慰,不管怎么说,把汉那吉平安地回来了,只要心爱的人安然无事,以后还能看到他,乌讷楚就别无所求了。
回到大板升城,阿勒坦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板升十万之众和蒙古勒津部封给了把汉那吉,接下来就开始着手准备通贡互市和分封的谈判。
就在此时,巴雅思哈勒一病不起撒手人寰,阿勒坦汗突然失去一个兄弟和得力的助手,这巨大的打击让他卧病在床,于是将谈判的事宜全部交给了达云恰和威正宰桑。
达云恰从小和阿勒坦汗的那些子侄们一起受教育,身为养子,他知道只有勤奋刻苦,让自己成为阿父得力的助手,才能报答阿父的养育之恩和呵护之情,因此他比别人更加努力,长大后成为一个文武全才的人,不仅经常随阿勒坦汗出征,也成为阿勒坦汗身边杰出的外交人员。每当遇到这样的大事,非他和威正宰桑不可。
阿勒坦汗想起赵全因为胡乱翻译让他一气之下杀了明朝的使者,他担心翻译不得力会导致谈判陷入僵局,使得之不易的通贡互市的机会再度失去,这时,他想起乌讷楚懂汉语,于是让乌讷楚也参与了谈判。
第一次接触这样的事情,乌讷楚毫无头绪,不知该如何应对,于是带着朵兰将历史上所有有关民族贸易和议和的书籍找了出来,将自己淹没在书海中。查完史料,乌讷楚又带着朵兰到汉人那儿咨询明朝百姓的需求,为即将到来的谈判做充分的准备。
达云恰和威正宰桑了解阿勒坦汗的用意,对乌讷楚参与谈判也没有异议,只希望这一次依然不辜负阿父几十年的心血,早日与明朝达成通贡互市的协议。
明朝使者如约来到了大板升城,双方在谈判桌前刚一落座,简短的寒暄一过,未等达云恰和威正宰桑开口,乌讷楚便按照阿勒坦汗的指示,向明朝使者提出,要用蒙古的马牛羊来交换明朝的铁锅、农具、盐、茶叶、药品和布帛等。达云恰与威正宰桑惊讶地对望一眼,觉得乌讷楚没有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内心虽有不悦,但碍着明朝使者的面,也只好耐着性子听明朝使者如何答复。
明使者认为蒙古的要求太多加以拒绝,乌讷楚用历史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交易的惯例以及商品的种类等,细数品种繁多对蒙汉各方的益处,明朝使者听得目瞪口呆。
明朝使者来之前,朝廷担心蒙古人将铁锅和农具溶解后制成兵器用于军事,因此王崇古再三交代,除了铁锅和农具不能让步外,其他皆可以答应。于是明使者承诺,对盐、药品和布帛没有异议,要多少可以供多少,对铁锅、茶叶(明朝的茶叶产地都在南方,因运输不便,无法足量供给)答应限量交易,对农具则一口拒绝。
乌讷楚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经过多方打听,从汉人那儿了解到明朝有一种不能冶炼的广锅,因而,她浅浅一笑,也做出了让步,农具可以以后再议,但她提出用广锅应市,这让明朝使者更加惊异,这个年纪轻轻的蒙古哈屯,不仅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对大明朝还有如此细致的了解,不禁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
明使者及时向王崇古进行了汇报,之前,鲍崇德就详细向王崇古汇报了乌讷楚救他的经过,说这位年轻的哈屯一直积极劝说阿勒坦汗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把汉那吉降明一事,如果没有她,恐怕自己也会被阿勒坦汗砍了头,蒙明之间不知还会发生怎样的变故。现在听使者这么一说,王崇古也对乌讷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觉得乌讷楚提出的请求合情合理,也不想再节外生枝,就让使者答应了蒙古提出的各种交易要求。
在关于分封的谈判中,明朝使者提出蒙古要向明朝纳贡称臣,而且蒙古不能再到明朝边境掠夺,达云恰觉得纳贡称臣需要和阿勒坦汗再汇报一下,乌讷楚拦住达云恰果断地决定,蒙古可以承诺今后再也不到明朝边境掠夺,纳贡称臣也可以,但是贡使不入京,阿勒坦汗不跪拜明朝皇帝,还要授各部领主官衔,给予抚赏,沿边开设市口进行互市,明朝从此也不能再到蒙古“烧荒、捣巢、赶马”
。
明使者认为阿勒坦汗不跪拜隆庆帝,是大不敬,坚决不让步,乌讷楚据理力争,双方僵持不下,明使者无奈,只好又派人请示王崇古。王崇古以压低马价作为条件,答应了乌讷楚提出的所有条件,阿勒坦汗也做出了让步,同意了明朝确定的马价。
一切谈妥之后,双方签订了明蒙互市协议十三条。
事后,阿勒坦汗得知乌讷楚所做的一切后,不但没有指责她,反而大赞她沉着、细致、果断,对她更加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