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是有本事的,赵和是这么觉得的,可在一个即将摇摇欲坠的宋朝说出这种话,总会有些格格不入。
赵和笑道:“若是有一天,辽人的铁蹄南下,你说这些读书人、大官能用道理去说服他们吗?”
范仲淹摇了摇头:“这并不是同一样事情,小郎君你偏激了。”
赵和看着老人同样是摇了摇头:“如果说这就是一件事情,倘若这样的事情真的生了,读书做官能否解决这件问题,辽国人是否能认同你的道理,从而对大宋手下留情呢?”
“我之所以不喜欢读书人,尤其是死读书的这些人,正是因为他们在这种时候,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有个屁用!”
赵和冷笑了一声。
是啊,面前的汴京固然繁华,大宋便是一直沉浸在这样的繁华中。
可当蛮夷的铁骑踏破了繁华,被倚重的文人亲自将他们的帝王送到了蛮夷的面前,繁华如同泡沫般破碎。
历朝历代,不乏忠贞之士。
然而到了那个时候,能有何用?
即便是文天祥,到最后也只能出一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长叹罢了。
汉人被蛮夷屠戮,人命如同草芥!
这个时候,这些人又有何用?
后世人,谈及宋朝,就是怂,就是弱。
然而明明北宋是经济贸易、海上贸易最繁华的时代,对外战争更是赢多输少,可偏偏武人被打压,赢了还要割地赔款,一群自诩君子的文人高官做着春秋大梦。
自始至终,哪怕是到了南宋,朝堂上被时时刻刻都充斥着文人间的争斗。
即便是到了崖山,也没能改变,最终落得身死国灭,让中华大地陷落百年,被蛮夷摧残了百年。
有这些文人,能做得了什么!
范仲淹闻言又是一阵沉默。
“小郎君是支持武人的吗?”
“也不算是,但是这种时候武人总比文人有用的多,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对于一个内外交困的王朝很有作用,总不能靠着那些文臣带兵打仗去吧,所以我就觉得大宋这政治路线。。。。。。咳咳,不说了,再多说就要砍头了。”
一旁的范仲淹大笑,和赵和聊的越多,就会越来越现他的想法有些偏颇,可亦正亦奇,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想法。
于是乎,从这一刻起,范仲淹打算再换一种思路教赵和,平日就多与这小子交谈,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一身的草莽气。
老人抬头望天,不由得感慨,这小子真尼玛不好教啊!
而就在赵和二人身后,曹郎一直听着二人的对话,不由得笑了笑。
这少年,竟然还是支持他们武人的,殊为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