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整理了一下,收拾了一下身上的泥土,随后就叫醒了他们。
张小雨在上衣口袋里面拿出一个小瓷瓶,打开瓶盖,在每人鼻子面前给他们闻了一下,杨主任、李鑫还好,只是醒来后拍着脑袋问我们睡了多久,而李新元和刘志就不对劲了,他们竟然直接呕吐了起来。
后来张小雨告诉我,那个药瓶子里面装的东西可以直接解掉蒙汗药的药效,但是没有中蒙汗药的人却会觉得恶心,有的甚至于会呕吐。
这样看来,李新元和刘志确实没有中蒙汗药,他们的沉睡是假装的,理所当然他们也是出去过的,那么他们到底去了哪里?
又是怎么回来的呢?
后来进入电梯的人是不是他们?
他们又是怎么避开大鸟和蜘蛛的攻击和围堵的?
还有电梯的问题他们又是怎么解决的?
他们又是怎么提前回到这里的?
诸多问题都需要我去想明白,也需要我去找出答案。
哎呀!真她妈的脑壳疼。
想不明白就干脆不想了吧!
当然,在出去之前张小雨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李新元和刘志没有中蒙汗药的问题她是没有告诉我的。
大家都醒来后,我们坐下来商量了一下,不可能一直带着李亚的半截尸体和头颅赶路,经过大家的磋商,我们一致决定,先将李亚的尸体用他自己的衣服撕成布条包起来,放到甬道边上,上面盖上一层石头,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再来拿。
商量决定好后,我就开始动起手来,大家做了些许分工,一部分人搬石头,一部分人负责包裹。
当然,这种神经大条的包裹尸体这种事还是我和李亚兵来,他们其它人是做不了的。
很快我就收拾好了李亚的尸体残骸,安置好后,每人到李亚的前面鞠了一躬。
做完这些,我们大家都整理了一下,收拾完东西,朝着影子甬道的分路口走去,这个通道就近的多了,走了才不到一小时就走到墓道的尽头。
这是一个标准宋墓风格,墓门采用特殊烧制的青砖堆砌,顶上嵌入一块石碑,字迹模糊,看不清上面的字,墓室顶部是用砖切成的莲花形状,规格不是太高。
在墓室的正中间的石台子上放有一具棺椁,看起朝代很久远,杨主任说:“这是宋朝时期的棺椁,至于是北宋还是南宋,这需要研究才能得出结论,而且这墓埋葬的规格不高,只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县令的规格,也就是六品官。
接下来,李新元的解释也应证了这一点,他是根据研究当时大定府的县志来确定的。
因为当时的大定府还属于水西族人聚居地,这一块对南北宋来说都是边陲小县,无需安置真正的县令上任,就采取地方封君的形式进行管理,这样一来,大定府当时的九层衙门其实也就是水西土司的办公地点,负责收租、收取赋税、征兵、地方管理等工作。
如此看来,当时的水西家族应该也只是外封的一位土司县令罢了。
哎呀呀!您别说,我在听他们两位老学究说这些历史知识的时候,我是真的听得入神!这简直就是恶补历史知识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这时张小雨说:“我们把棺材打开来看看,定风珠搞不好就在这里面了。”
杨主任立即站出来反对,他给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这具棺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至少可以揭开当时水西土司对地方管理的历史证据,如果就这么打开,那么里面的陪葬品都会受到损坏。
是的,这理由确实很正派,也无可挑剔,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再继续坚持下去,我们一行十一个人,死了两个,伤了两个,现在的资源也不足,仅有的十个电瓶灯现在有四个罢了工,剩下的五个也会随时因为没电而变成摆设,仅剩一个还没使用的,这个是我强行让李亚兵留下来保命的。根据我们进来时间周期和距离来看,至少还要走六个小时才能到达地面,然而这基本就是一个电瓶灯能坚持的时间了。
而如果在这里耽搁太久,耗费太大,我们摸黑出去的风险将倍增,如果出现变故,到底还要死几个人,这是我们都无法权衡的。
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开棺,但是必须在杨主任和李新元的指导下开棺。
这让我感觉很难受,他们都是搞历史出身的,看见任何东西都不舍得破坏,只是这样一来开棺的时间需要多久就没办法控制了。
我们关掉其它电瓶灯,只留下一盏灯在作业时照明用,李亚兵和陈乐却走到墓室的最里面,躺在地上呼呼大睡起来,不到两分钟,墓室里面响起了雷鸣般的呼噜声。
这两个家伙真是神经大条,就在墓室里面,直接开始打呼噜了,这让李新元、杨主任和刘志都嗤之以鼻,认为他们这样的人没什么出息,其实我们不需要他们认可,因为这一次下来,我们经历过的他们都没经历过,特别是李亚兵,他好几次都拯救了整个团队。
我则在配合刘志跟李鑫做开棺的最后准备工作,陈娟和张小雨也累得不行,但是张小雨认为她必须看着,所以她没有去休息,一直在旁边陪着我们,而这样一来陈娟就遭殃了,她一个人不怎么敢去睡觉,也只能陪着我们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