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重开在网上是什么意思 > 第192章 拳击行动(第1页)

第192章 拳击行动(第1页)

在1916年的冬季,当布尔什维克成功掌握了俄国的最高权力后,他们决定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这是一个极富争议的决定,因为在这场全球冲突中,俄国与协约国作为盟友,与同盟国对抗。但现在,布尔什维克正在寻求与德国和奥匈帝国达成和平。

在布列斯特的古老会议室里,1916年12月3日,一场关于命运的谈判开始了。这里的空气充满了紧张,因为这次会议的结论将决定战争的结局和数百万人的命运。

苏联代表团是一群知识渊博、有理论修养的人。先是列夫·布哈林,一个瘦削、深思的人,他是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成员,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然后是格里戈里·索科尔尼科夫,一开始,这位古板的中年人是代表团的主席,但不久后被年轻而激进的阿德夫·约菲取代。最后是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他的形象给人的印象是冷静而睿智的。

而对面的德国代表团由两位理查德主导,席代表是老练的外交家理查德·冯·库尔曼。奥匈代表团则有冷酷、笃定的奥托·茨南茨,还有卡尔·冯·库哈尔曼。

谈判进行得很紧张。理查德·冯·库尔曼提出了一个震惊人心的建议,他要求俄国割让包括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大片土地,而且必须支付高达3o亿卢布的赔款。这个条件严苛得几乎是羞辱性的。

布哈林、约菲和利特维诺夫相互交换了几次目光,他们都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决策。

当布列斯特和约的条款消息传回俄国时,它在布尔什维克党内掀起了巨大的风波。各个党内领导人的立场如同火星撞地球,每个人都有自己坚定的信仰和理念,而这也反映了当时俄国的复杂局势和压力。

列宁那犀利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他认为,为了新的苏维埃政权的稳固,需要暂时接受德国的条件,争取时间和空间来巩固布尔什维克的统治。身边,季诺维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尔乔姆、斯塔索娃、斯维尔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员均表示支持。

与此同时,布哈林坚决反对这种妥协的态度,他身后的“左派共产主义者”

更是毫不退缩。他们宣扬继续与帝国主义的斗争,为工人阶级争取胜利。布哈林的左派意见也得到了布勃诺夫、乌里茨基、洛莫夫这三名中央委员的支持。

托洛斯基,那位辩论无敌的男人,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那就是“不战不和”

。他坚信,通过谈判的拖延,可以为德国的内部革命争取时间。他声音洪亮地说“我们可以通过谈判拖延时间,等到德国内部爆革命,到时德国自然就会退出战争。”

他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克列斯廷斯基、捷尔任斯基、越飞这三名中央委员的支持。

随后,在1916年12月2o日,托洛斯基宣布了这一决策,他清晰、有力地向德国与奥匈宣告了不战不和的立场,向全世界表明,苏维埃俄国不再是过去的俄国,他们有自己的理念和坚韧的意志。

在1916年11月,德国军队在凡尔登战役中遭受了严重打击,而这一失败更是导致了总参谋长法金汉不得不离职。这一重大的政治和军事变动震动了整个欧洲。接替他的,是名声显赫、战术策略家保罗·冯·兴登堡。

到了1917年1月1日,这位新的总参谋长和奥匈帝国席参谋康拉德联手,与乌克兰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这个条约不仅标志着双方在战争中的某种合作,还预示着德国对苏维埃俄国的停火计划即将结束,时间定于2月1日。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苏维埃政权的耳中。1917年1月2日,苏维埃政权紧急召开了中央和地方负责人的会议。这场会议的气氛非常紧张,每个出席者都深知这次会议将决定苏维埃俄国未来的命运。在6o名出席的官员中,布哈林的主张获得了32票支持,而托洛茨基和列宁则分别得到16票和15票。尽管列宁在党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他的建议却没有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几周后,即1917年1月24日,苏维埃政权再次召开中央会议,重点讨论是否与德国签署和约。与前次会议不同,这次的会议更为激烈,争论不断。最终,托洛茨基的“不战不和”

主张以微弱的多数,9票对7票,获得通过。

。。。。。。

在华沙的一间昏暗、带着烟雾味的战略规划室中,康拉德站在地图前,他的面容坚定,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

“苏俄的政策不仅是对我们的威胁,而且是对整个欧洲的稳定带来严重挑战。”

康拉德严肃地说道。他的声音中满是决绝。“我们需要在东线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然后迅转移到西线,与法国和英国进行决战。”

兴登堡,身着军装,站在康拉德旁边,皱着眉看着那张充满红色标记的战略地图。他知道,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决,更是意识形态的碰撞。

两位元帅决定在东线会晤,商讨如何配合行动,实施战略。他们的会谈充满了火药味,但也同样展现了他们对取胜的渴望。

兴登堡深入地研究了康拉德的计划,并给予了高度的认可。他说“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

康拉德提出的这个宏大计划中,德国和奥匈帝国联军的兵力达到了惊人的57个师。他们分为三路,每一路都有明确的进攻方向。北路的军队从普斯科夫出,直扑圣彼得堡,意图切断苏俄的心脏地带;而中路的兵力则瞄准了斯摩棱斯克,寄望能在这里形成一个决定性的战局。南路则更为关键,他们要向察里津进,一旦成功,就可以切断苏俄的重要交通线路。

喜欢重开在1914请大家收藏重开在1914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