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妇人们就过来赵家这边帮忙了。
来的人都会带些家里的蔬菜鸡蛋,大家伙都喜气洋洋的,好似自己家乔迁。
刘桂芳也把家里要做的菜拿了出来,她们便自个儿忙开了,一团妇人围在一起,又少不了村里的长短,撑起了一片热闹气氛。
“永年家就是大方,那么大个猪,这得小二两银子了,要是自家吃,得吃好久!”
“嗨,赵家现在达了,你看看这青砖大瓦房,这大围墙,比县城里的人家都不差了。”
“读书人就是好哇,随便在书里看到的方子都能做这么大的生意,不过还得是赵家会为人处世,今年村里可是时不时就飘出肉香味儿!”
有妇人好奇的问:“你家今年没少赚吧,地里的南瓜可都被赵家收了,后面又招了你家男人做工,听说一天就得五十文,和码头上没差多少了,活计还轻松。”
那人摆摆手,笑道:“哪比得上你家呀,祖上赚了钱,盘了一座小山,家里光是柴火今年就不愁卖了。”
在场的几人都是受了赵家的好处的,有那赚的多的,给家里一人添了一件新衣,要在往年家里总共能添一件就不错了。
就算赚的少的,过年的肉也没少买,还能低价从赵家买些糕点吃吃。
“现下赵家是好噢,房子我去后面看过,光正房就有三间,每一间都比我家里房子还大,还在外面围了那么高的围墙,以后根本不怕那些小贼了!”
“是呀,也不看看这新灶房,就比家里的大了几倍,说起来那于家才是运气好,听说过几天就是婚宴了,一嫁过来就能住大房子。”
小河村的于清运气好,早早就把赵安义笼络住了,这么些年不是没有媒人想给他牵线,但都被拒绝,就等着于清。
村里哪个妇人私下不羡慕,这么情深义重的夫君,眼看就知道是疼夫人的。
“你还别说,估计辛家那人在家怕是牙齿都要咬碎了!”
妇人们齐齐笑,颇有些心照不宣的抬头打量四周,想看看辛家来人了没。
最有可能进赵家门的就是她,可惜没那个福气,现下赵家起来了,听说赵之晖学问极好,明年再考上秀才,辛家的怕是要怄得吐血!
辰时赵家专门请的大厨到了,不是一个人,一行来了五六人。
桂花村在周边算中等村落,人口一共八百多接近九百人,光是赵家族人在其中就占了不小的分量,刘桂芳和辛月做一家人的饭菜是没问题的,但像这种流水席就需要请专门的大厨了。
赵之晖也起身了,辛月和刘桂芳忙着招呼村里的妇人,赵之晖和赵安义自然要招呼男人们,至于长辈有赵永年和赵永英呢。
二婶怀有身孕,一家人一致决定她只需要动嘴吃饭就行。
辰时三刻,赵安义的未婚妻于清和于家人也到了。
刘桂芳和赵永年赶忙迎了过去:“亲家母、亲家公,怎么来得这么早啊,来来来,快进来坐坐。”
赵安义听到消息也过来了,看到于清,一向沉稳的脸上露出一抹傻笑。
于清简直没眼看,心底有些羞涩,面上翻了个白眼就想去厨房帮忙。
赵安义追了过去。
赵之晖失笑,看向跟在于清后面进来的小子,这是于清的弟弟于宏,今年十三岁了,也在严夫子的学堂学习,预备之后考科举。
和他们家定亲后,赵之晖指点过他的文章,所以他很崇拜赵之晖。
看到赵之晖过来,于宏连忙凑了过去:“之晖哥,累了吗,我帮您捏捏肩。”
赵之晖:“少来,这么献殷勤,在学堂里犯错了吧,是不是怕一会儿夫子又骂你?”
于宏垂头丧气的说:“昨日文章我没有背下来,被夫子打了手心,夫子说今天还得考较我。”
赵之晖摸摸他还梳着双鬓的头:“这我就没法子了,这样吧,是哪篇文章,你自己去我书房多背背,夫子应该还要晚些时候到。”
“我就知道之晖哥最好了。”
于宏把手里攥的小抄拿了出来,他就是这么打算的。
赵家的宴会办在新房那边,专门在宅子门前平整了一块地,旧院子里的东西和新定做家具大都搬过去了,这边老房子的书房还算清静,人都往新房子去了。
赵之晖带着小孩儿安顿好后就准备回去继续招待客人,中途遇见了和辛家人一起过来的辛惠儿。
他是不愿意辛家人过来的,但毕竟辛月姓辛,如果做得太绝情对辛月的名声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