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旁的憨厚和榆生,只急得抓耳挠腮、惊魂未定,只得悄悄地躲在一旁,静观其变。眼见得战了好几个回合,未见胜负,仲奎老汉原本已有了一把年纪,打起来还算有几分精彩,刀光剑影处,两个人闪跳腾挪犹似两枚流星、两面旗帜,一白一黑,只见地下尘土飞扬,天上繁星朦胧。原本那穿白衣的女子站在上风,几个回合下来,渐渐朝向仲奎老汉逼近,老汉看看力不从心、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仲奎老汉连忙将站在一旁呆看的憨厚和榆生喊道:&1dquo;快!快!扔灰包!快扔扔灰包!”两人忙不迭地朝向那白衣女子将灰包扔去,灰飞四溅,烟尘滚滚,他们两个忙不迭地连同脚下的砖头和石子一起投掷出去,一起掷向那山谷,掷向那个似人非人的妖魔鬼怪,只听得山谷都出震颤出&1squo;噼里啪啦!轰隆!轰隆!’的余音。
各种器械、物件、连同石头砖头瓦块都扔了个殆尽,却丝毫都没能沾上那女子幽灵般的躯体,那女子愈战愈勇,凄厉的尖叫声让人害怕,让人断魂。三个人早已是毛倒竖,毛骨悚然,只是鉴于活命的本能,不得已在挣扎,在拼命,虽然他们已经丢盔卸甲,可他们毕竟是三个大男人,男人难道还怕个女人?
时间却在飞逝,四个人战在一起已有些个时辰,仲奎老汉看看不是那女子的对手,早就想着应该尽快撤出,或者立即逃之夭夭。仲奎老汉便招呼憨厚和榆生且战且退。快要接近后梁的村舍,就听得一声悲切的鸡鸣,忽而一股嶂岚雾气狂风卷起,迷朦了他们的视线,几个人赶忙乘着雾霭向村里跑去,俨然已经是狼狈不堪了。
烟消云散后,一切都化作一团泡影,哪里去寻觅那个身着白衣的女子,那个女子子早已销声匿迹。他们三个人也被吓魂不附体,悄无声息地遁回村去,还只能是权作没有那么一回事情,装作镇定而已。
余飞夜半学拉胡琴没有得到真传,却是看到了一些人间不解的迷团,令他琢磨不透,令他费解。大队的箱龛、憨厚家的六畜不宁、豹子的托梦、李大仙的听山,一桩桩、一件件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大年卅十晚上他从墓地里归来,他的胆子好像是被吓破,常常心惊胆颤,魂不守舍。过去他对死人从来没有一丝胆怯,如今却总是有些毛骨悚然,看见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他都疑神疑鬼。人怕人是心里怕,一切都由不得自己。
每当夜晚他一个人出来的时候,他就总感到身边有风吹草动的声音伴随,有&1dquo;咯衬、咯衬”的声音在他的身边作响,尤其是自从破&1squo;四旧’拆了小庙以后,更是让他心里种下了一片疑团。
那天从小庙里归来他就得了一场病,从来没见过的那种病,一阵儿是烧,一阵儿是凉,眼前的幻影就如放电影般的在他的面前闪现:生前的、过去的、活人、死人一幕幕地在他的眼前上演,见过的没见过的、想过的没想过的,真如科幻小说。连续几个昼夜,打针、吃药折腾了好几天,那几天的难熬,真好像那一千零一夜。
正当他的心里想到祈祷、忏悔的那一刻,冷不丁那疾病却犹如手捻,疏忽间就飘忽得无影无踪了,他的精气神轻快了许多。打那以后,他总是想着去见远方的叔叔,看见这里的一切都厌恶、害怕,就好像得了要走的病。
后来李大仙回忆说,那是跟上鬼了,鬼摧着呢。
仲奎老汉自打从后梁的坟墓上回来,自认不是人家的对手,早早地告退了。临行给侄女婿做了一番安定,家里院里、畜棚草舍都下了震物,洒了五谷,写了祭贴。总算是尽了心、竭了力。
老汉人走后,憨厚对连襟榆生说:&1dquo;鸡子叫鸣总不能全杀了,你拿上一只兴许换了环境会好一些,假如也不行,你就把它杀的吃了,也算一种报酬吧。”
余飞早已坐卧不安,时时刻刻想到要出门,看见外边的一切都感到鲜。他拿定了主意,一旦有外出民工或者是搞副业,他就决计要走,恍似得了走的邪门儿。
第一次他是去掏根子,营生虽然苦一点,但是收入还算说的过去,可是他总是坐卧不安,嫌这嫌那,心里总也不满足。后来又被招募成了工厂的工人,按理说应该满足了。那个时代两极分化严重,农民和工人的差别很大,一旦当上了工人,就像有了铁饭碗。众人见他去当工人,还十分地羡慕,伸出了大拇指夸赞说:&1dquo;甚不甚这小子还落了个好结果。”那成想不到半年他就跑回来了,说死说活他也不干了,说城里不自由、太苦重,生活也很清贫等等。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没过多久,他又执意要看他的叔父,就真的走了。
半个月后传来消息,说他去了浙江,去那里玩水淹死了。后来人们综合了各种说法,有的说中了邪了,有的说惹动神灵了,有的说这一切都是天的旨意、人的报应。谁知道天神究竟有没有呢?
苍天有眼(三)
榆生捉上了连襟那只叫鸣的老母鸡,心里总是疑疑惑惑的,他一路思忖,真的有说价吗?一生都心里光明磊落的他,只知晓书本上的教育和知识,谁相信那难以费解的迷信和事实。回到了家,鸡子自然放归了鸡笼。谁还把一只鸡儿当成一回事儿。
半个月将过,时间如风,带着忙碌,带着生活。人们早忘了身边生过的事情。前梁的庄稼旱得要命,自留地的禾苗亟待要锄,天长日大,晴空万里,点雨未滴。人的心情也如这久不下雨的天气,心里慌慌,咽痛舌干,饥餐渴饮、甚至感到了就要到来的是饥寒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