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头知道进项也多,她心中总算好受一些。
而且武重还和他说,俸禄只是一遭,他们父子在正元帝面前都是挂了号的人物,逢年过节还有赏赐呢。
而且王氏作为国公夫人,那肯定是要请封诰命的,品诰命夫人那又是一大笔的俸禄。
“回头给你也整个啥一品诰命。”
王氏已经盘算上了。
到时候家里人人都有俸禄,她和武重的俸禄自然放在公中,应对一家子的吃穿用度。儿子儿媳妇的就让他们小夫妻两个自己留着。
“对了,还有府里下人,你说咱们是不是要放出去一些”
这是自然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府改换门庭,成了国公府,下人肯定也得换一批自己人。
另外就算算上老医仙,家里的主子也不到十人,实在不需要上百个下人服侍。
不过暂时还不能动,起码得观察一阵,留下一批得用的先用上。
婆媳俩商量了一阵,就准备等年前再弄这个,到时候给一点遣散费,放人出去和家人团圆。
最后王氏又提起一桩事。
“昨儿个我们来的时候,门口迎咱们的那个年轻姑娘。我听你爹说了才知道,那是尽心照顾过他的医女。如今年岁也不小了,你爹正准备让她从府里嫁出去,那嫁妆也得好大一笔。”
要是从前在乡下,嫁妆能给个十两银子,那都是很丰厚了。
现在肯定不能按那标准,尤其对方到底是救了武重一条命。
王氏早上找丫鬟打听了一下,听说从前王府郡主嫁妆都是上万两,而京中其他高门小姐,一般也有几千两银子压箱底。
王氏在大事上不是抠搜的人,要是武重没有给出去那三万两,她愿意给出一万两,也不要人回报,就当只是还了对方的救命之恩。
往后处得来就当亲戚走动,处不来就银货两讫,再无瓜葛。
但眼下家里只有现银一万两,人心都是偏的,这银钱绝对不能再动了,要留给儿媳妇买酒楼的。
“昨天倒不知道那位姑娘和咱家有这么深的渊源。”
顾茵想了想,道“有些话爹不方便和姑娘家说,幸好现在有娘,不若您出面去打听一下。若是这位沈姑娘已心有所属,咱们便促成好事,酒楼的事暂且搁置。若没有”
“若没有,当然是再等等,等咱家周转过来了,你的酒楼也有了,她的嫁妆也有了”
婆媳俩说着话就准备一道去看沈寒春,偏也不巧,门房通传说有人求见武重。
再仔细一问,又是穿着破旧,来要钱的。
“怎么还有人来要”
王氏急了,声音都不自觉地拔高,“快把人拦着,就说今日不见客”
未来进项再多,也经不住这流水似的人上门打秋风啊
“娘先不急,”
顾茵给她顺气,“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今天这事儿先由我来应对,您只管去见沈姑娘。”
要问家里王氏最相信谁,那自然是顾茵,看她自有办法的模样,王氏也就不再多问。
顾茵先让下人把对方带到待客的厅堂,又让人去喊了武青意过来,两人头碰头商量了几句。
一刻多钟后,顾茵换了件见客的衣裳就去了。
来的是两个妇人,两人都是荆钗布裙的穷苦打扮,一个约莫二十出头,很是局促不安,一个年过四旬,看着和王氏差不多年纪,却很是淡然。
顾茵过去的时候,正好丫鬟给上茶水,那年轻妇人立刻起身接过,又连忙道谢。
那中年妇人则老神在在坐着,任由丫鬟服侍。
光是看到两人这截然不同的做派,顾茵心里已经有了几分数。
她笑着进屋,在主位上落座,先自我介绍,又询问道“昨儿个才进了京,府上许多事情还未料理清楚,怠慢二位了。不知道两位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年轻妇人连忙起来福身行礼,“民妇见过将军夫人。”
顾茵身上还没品级,但普通百姓并不懂这个,只知道她是开国国公的儿媳妇,传闻中那位恶鬼将军的妻,自然对她存着敬畏之心。
顾茵让她不要多礼,接着以眼神询问她们的来意。
那年轻妇人绞着衣摆,一副不知道从何开口的模样。
中年妇人则直接道“夫人初来京城不晓得,我们这些家里男人在战场上受伤,又没挣下什么前程的,从前多是仰仗国公爷接济。再有一月就要入冬,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