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恩正在刷马桶的时候,一名小太监走来,道:“王副都知叫你过去。”
王继恩闻得此言,心中‘咯噔’一下,心想孙延希又要找甚么借口折磨自己?心中虽然这般寻思,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于是放下手里的活,跟着那小太监走到院外。他虽然对孙延希恨之入骨,但是小小年纪就已经知道了深藏不露,不敢表露出来丝毫不满,毕恭毕敬行了一礼,道:“小人给副都知行礼。”
听到‘副都知’的时候,孙延希心中一阵刺痛。柴荣还是镇宁军节度使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左副都知了。现在柴荣的皇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自己的官职还是没有变化。照这样下去,只怕有生之年,也坐不上入内内侍省都知的位置。他干笑几声,道:“陛下的三位表兄弟来了京师,住在陛下从前的府邸里,陛下吩咐我遣人监视,我第一个便想到了你。出去之后,没有约束,比在这里刷马桶何止强百倍千倍。”
柴荣说的是‘查探’,到了他的嘴里竟然成了‘监视’。
王继恩知道他不会如此好心,问道:“不是小人多嘴,既然是陛下的表兄弟,陛下为何要监视他们?”
孙延希脸色一沉,厉声道:“陛下的事,也是你这狗奴才能打听的?你嫌自己的命太长了吗?”
王继恩年纪虽小,但是深知皇宫里的种种忌禁,忙道:“小人不该多嘴。”
孙延希道:“陛下吩咐,你只是监视他们,而不是服侍他们,无论洗衣还是做饭,都要让他们亲力亲为,有事立刻回来禀告。”
王继恩明知道这是他挖的坑,可是又不能不跳,只得硬着头皮答应。孙延希道:“去罢。”
王继恩当下领命而去。孙延希道:“牛儿,你也去。王继恩盯着陛下的堂兄,你就盯着他。无论甚么事,都让他做主,你要装聋作哑,有事回来禀告。”
心想柴荣虽然对待柴茂三人神情冷淡,似乎并不放在心上,但是毕竟血浓于水,是打断骨头连筋的兄弟。一旦他们出了岔子,柴荣龙颜大怒,王继恩在劫难逃。要王继恩去监视柴茂三人,乃是借刀杀人的毒计。牛儿会意,于是随了王继恩一同出宫。
柴荣查阅犯人案卷,绝非走马观花,每遇疑点,都要仔细核查。当看到一名叫马遇的汝州犯人案卷时,觉得前后矛盾,疑点重重,于是下诏亲自审问马遇。汝州知州不敢怠慢,立刻亲自押解马遇来到京师。孙延希领了汝州知州和马遇走进别殿。汝州知州先喝斥马遇跪下,接着自己也跪下行礼,道:“臣拜见陛下。”
柴荣道:“平身罢。”
汝州知州告谢站起,眼见马遇也要站起,厉声道:“皇上要问你话,跪好。”
马遇原本已经膝盖离开了地面,听到喝叱,浑身一阵激灵,又跪了下去。柴荣道:“下面之人可是马遇?”
马遇恍若未闻,并不回答。汝州知州道:“陛下任问你话,一五一十回答。”
马遇低垂着脑袋,道:“草民正是马遇。”
柴荣道:“抬起来头来,朕要问你话。”
马遇却不抬头,而是看了看汝州知州。汝州知州沉声道:“陛下要你抬头,你就抬头。”
马遇这才抬起来头来。
柴荣见他蓬头垢面,脸面呆滞,眼神暗淡无光,问道:“你知道我是谁吗?”
马遇摇头道:“不知道。”
柴荣道:“我是天子,看了你的案卷,觉得疑点很多,因此亲自审问,你的父亲和弟弟是怎么死的?”
马遇摇头道:“没有用的,没有用的。”
汝州知州道:“陛下,马氏一家恶贯满盈,此案铁案如山,臣觉得不必再审问了。”
柴荣道:“在朕面前你不要有甚么顾虑,若是冤案,朕一定会给你做主。”
马遇脸上肌肉扯动,问道:“你当真能为我申冤吗?”
柴荣颔道:“朕说话算数。”
马遇呆了一会,倏然之间竟然嚎啕大哭起来。汝州怒道:“天下驾前,不得放肆。”
柴荣做了个手势,示意噤声。马遇哭道:“是他害死了我阿爹和阿弟,请陛下为草民做主。”
汝州知州神情大变,怒道:“你胡说,本官按律办案,可没有草菅人命,你休要血口喷人。”
柴荣道:“让他说下去。”
马遇眼睛哭得又红又肿,更咽道:“临来之前,他要人把我毒打一顿,又威胁我,说是如果我乱说话,就杀了我,还要杀我全家。”
汝州知州气急败坏道:“你血口喷人,胡说八道。”
又对柴荣道:“陛下,这个刁民颠倒黑白,请陛下治罪。”
柴荣见他一再插嘴,打断自己问话,道:“朕在问他,问你的时候,你再说话。”
他神情峻肃,不怒自威,汝州知州连忙垂下头去。
柴荣又道:“你说他们严刑拷打,可有证据?”
马遇当下脱下上衣,只见上身鞭痕累累,有的地方还在滴血。柴荣问道:“他给折磨的不成人样,究竟是怎么回事?”
汝州知州道:“回禀陛下,此人性情凶恶,来的路上几次三番想要逃走,每次都给抓住,为了让他老实,长点记性,免不要受些重刑。”
马遇道:“他说谎,来的时候,他们给我戴上脚镣枷锁,我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了。”
接着讲述汝州知州害死父亲和弟弟之事。汝州知州脸色越来越难看,不等马遇说完,打断他的话,道:“陛下,他奸诈之极,说的都是假话,请陛下不要听信他的一面之词。”
柴荣道:“朕不会相信他的一面之词,也不会相信你的一面之词。”
又对孙延希道:“传王朴来见朕。”
孙延希答应一声,急忙差人传召王朴。
王朴来到别殿,柴荣把案卷给他,道:“你看看案卷。”
王朴仔细阅读,他心思缜密,一下子就看出了疑点,正色道:“陛下,此案前后矛盾,必有冤情。”
柴荣道:“他们就是汝州知州和马遇,朕已经问过了,两人各执一词。朕不能去汝州,你去汝州查明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