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宁却忽然笑了,对待此人,她要良心做什麽?
用过晚膳,由姜府的婢子引着她到客房宿下。
寝居不算宽敞,胜在聚气。
竹节屏风之后,纱幔层层叠叠。
书案上摆着一套墨宝,梳妆台上支着个精巧的漆木妆镜奁,衣匣上还整齐叠放了几套夏日的衣裙。
岁宁四下打量着,指尖划过一尘不染的书案,问:“从前是谁住在这儿?”
浴兰时节动,夜半与君谋
婢子不明就里地回答:“这间屋子是两月前收拾出来的,未曾有人住过。”
“我知晓了。”
岁宁点点头,已了然于心。
婢子又恭顺道:“女郎若缺了什麽物件,尽可吩咐。”
“不必。”
她淡淡笑道,“劳烦你了,早些歇息吧。”
那婢子应了声是,便退下了。
是夜人声寂静,唯有蟋蟀不知倦,呱噪不停。
岁宁悄然锁上门,点了灯,翻出贴身藏着的一封书信。留了许久,连纸页都变得皱巴巴的。
看不出信上的字迹所属于谁,但信笺的材质有些特殊,兰香已经淡了。她在陆氏待了三年,不会不清楚,这是陆氏长公子常用的信笺。
可这封信最初是在陶庚的府邸里翻出来的。
也是从那时起,岁宁怀疑陆灵远与这些流民帅又勾结。
他撺掇那些不甘居于权贵之下的将领起兵反叛,借他们的手除掉本地的士族;又让陆延生在奉召讨贼之中立下平叛之功;届时陆氏再扶持新贵,让陆氏的势力得以深入荆江。
一箭三雕之计。
岁宁不再需要这样的前程了,她的前程不该踩在万千民衆的尸身之上。
她想不动声色地毁掉陆灵远的计策,可最终还是让他察觉了端倪,这才是她逃离陆氏的真正原因。
宋氏不足以同陆氏抗衡,她手中的证据还不够,她的筹码还不够。
在物阜民丰的安陆城,岁宁得到过短暂的安宁。
可她似乎不爱街市,总是走村窜山的。
城中寻不到她的身影,派人四处去找,才发现她也竟同其他农人一样,顶着个草帽,躬身在田地里,帮他们除杂草。
宋聿偶尔问起,她说她在查探消息。
好吧,从庄稼人口中能得到什麽消息?
岁宁只笑不言,她同个不知疾苦的世家子弟说什麽理?
如今土地十之税一,问一问近几年收成如何,便能推算武昌郡的官仓内囤积了多少粮。
她还学庄稼人如何看天象,观四时变化。对天时多一分了解,便多占一分先机。
有时被宋聿扰得烦了,她便同渔叟买了根鱼竿,借他的渔船,在江舟独坐一整天。她钓不上来鱼,但能在江上打一天的窝。
如血残阳,映照沔水江畔的芦苇蕩。江波上浮跃的光影流动,浪花拍打着船舷,小船随着江流缓缓摇晃。
江对岸有三三两两结伴的女郎,或是在洗野菜,或是在折芦苇做扫帚。
江岸还有一位青衣公子,有一下没一下地往江水里扔石子,等着那舟上钓鱼的女郎归家。
往日都是一无所获。
今日岁宁欣喜地撑着舟泊到江岸来,给他展示她钓到的一尾小鱼,不过巴掌大,勾在鱼线上活蹦乱跳。
听完了宋聿的夸赞之词,她便取了鈎,又把鱼扔回了江里,心满意足地提着空鱼篓,邀他归家去。
二人并行走在芦苇丛中间的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