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则把澱粉化开,用漏勺漏出粗细均匀的长条后直接放在滚开的锅上面,这样粗细均匀的粉汁就直接在滚水里凝固。
顾渊道:“锅里煮好的粉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捞出来挂在通风的地方晾干,能保存很长时间,吃的时候用热水泡软就能炒着吃,当然煮汤的话也可以直接丢锅里煮。”
八月的太阳还是很炎热,等所有的土豆粉都下进锅里后,最先出锅的粉条已经晾的干硬,几个人不敢上手摸,只能眼巴巴的看着。
刘远卓最先回神,问顾渊:“只用土豆里的粉就能做粉条吗?还要不要加其他东西?我刚刚看到青绿往里头加白色的粉了。”
顾渊回了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眼力不错,那白色的粉末是白帆。”
“白帆?那不是用来包指甲花的东西麽?”
女子爱美,经常取了凤仙花瓣加上白矾捣碎用桑叶包起来染指甲,所以很多人家都见过白帆。
苏谷接过话茬:“加了白矾的粉条柔软不容易断,也更好保存,村长回去不妨试着做一做。”
“估摸着再有一个月土豆就能熟了,到时候虽然官府虽然还会派人来收,却不会全部收上去。而且村里人种的人多,总能腾出一些来做粉条。”
老村长一下下磕着手里的烟管,哑着声音问:“这土豆几斤出一斤粉条?”
顾渊想了想说:“个头大些的十斤出一斤,个头小的十一、二斤出一斤,具体情况还要看土豆熟的好不好,粉饱不饱,土豆的粉越饱出的粉条越多。”
村长点了点头,带着家里离开了。
人走之后,苏谷问顾渊:“相公,你说村长会把做粉条的办法告诉村里人吗?”
顾渊摇头,神色有些不确定:“我不知道。”
苏谷便笑说:“不管他们说不说都和咱们没关系,反正咱们尽力了。”
眼看着第二茬土豆即将成熟,这次官府来收的价格肯定比不上第一次,而之前运到京城里去的那批土豆也分散到了各州试种,要不了两年整个鄞朝大部分地方都会有土豆的出现。
顾渊便想到了做粉条的点子,想着让黔泱县的百姓们能靠着土豆的先机多增加一份收入。
苏谷知道顾渊的想法,他思忖许久后试着问顾渊:“相公,你可想过和官府合作?”
顾渊一时没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
苏谷胸有成竹:“咱们把做粉条的点子告诉张主簿,让他牵线由官府办一个专门做粉条的铺子,把农户们吃不完的土豆收上来做成粉条高价卖到外地,这样不但能给县衙赚银子,还能解决农户们吃不完土豆的麻烦,铺子招工也能给做工的人提供干活的机会,一举三得,岂不美哉。”
“这…”
顾渊一下就想到了现代社会的国企模式,不正和苏谷说的一模一样吗?
“好阿谷,你真是太聪明了。”
顾渊一把抱住自己的夫郎连连转圈:“我怎麽没想到这个法子呢?你简直就是我的幸运星,大心肝宝贝。”
……
顾渊和苏谷找上门的时候张主簿还不知道发生了什麽,等他听完两人的计划后半晌没有说话,脸上的表情很是纠结。
苏谷怕他们的提议触及到了某些不能言说的禁忌,就低声问张主簿:“张大哥,可有什麽不方便说的?”
张主簿摇头:“没有,你们提的点子很好,特别好。”
苏谷不解:“那……”
张主簿摸了摸胡子笑的有些勉强:“我只是在想,同样都是人,你们的脑瓜子怎麽和我的有点不一样呢?难不成我的脑瓜缺了点什麽?”
顾渊和苏谷:“……”
看来张主簿是有点受到打击了,他们还是不说话为好。
过了会儿,张主簿自己缓和过来了,又急急忙忙问做粉条的具体章程。
顾渊就顺势提起了‘工厂’的概念,以及‘合资’和‘国营’等具有现代化的思维但也算符合鄞朝发展实际的种种模式策略,张主簿听的眼睛越来越亮,最后忍不住唤人拿来了纸笔,逐条记下。
从县衙里出来已经是下午,铺子里也到了快关门的时候。
两人晃晃悠悠的在街上走过,感受到身边人来人往,顾渊再回想起之前的记忆,只记得穿越前的日子像是在梦中一般,已经有些陌生了。
不知不觉,从他穿越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
今天正好是他和苏谷从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元潭村跑出来、到鲤桥村安营扎寨的第一天,时间当真流水匆匆。
“阿谷…”
顾渊紧紧握着苏谷的手:“有你真好!”
苏谷不知道自家相公在感叹什麽,只笑着回握住他的手:“相公,我想吃西街那家烤肉了,听木头说他们家生意很好。”
自家夫郎很少会提这样的要求,顾渊一听就来了劲儿,答应的痛快:“好,咱们这会儿就去吃,正好过两天就是中秋,这几天街上热闹的很。咱们晚上找间客栈住下,好好玩两天。”
八月末他们就要动身前往府县去府县的官学学习,这段时间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自由肆意的日子,两人便玩了个痛快。
县衙里,县太爷看着张主簿递来的章程又喜又忧,喜的是按照这章程只要半个月就可以把粉条厂办起来,他都可以想象粉条厂能给黔泱县带来多大的好处。
忧的是苏家这麽聪明的两个脑袋马上就要去府县了,以县太爷对顾渊的了解,知道他有大才,小小的一个黔泱县城留不住他。
有人才却留不住,该是多大的遗憾。
“罢了罢了,主簿你看着去安排吧。”
县太爷感慨良多:“许是要不了多久他就该成为我辈中人了,还是珍惜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