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复只是笑笑。
处理完诸保昆之后,司马林走到慕容复前道谢:“多谢慕容公子,本门今日能够报了大仇,全是公子之德,日后本门必有重谢。”
慕容复道:“司马门主,谢不谢倒是其次,先前我说的,入我姑苏门下,您考虑得如何?”
司马林犹豫不言。
慕容复接着道:“今日,是司马门主擅闯燕子坞在先,我若所施惩戒过于轻,那日后岂不人人都可来我这燕子坞找不痛快?一也,二来,贵派前门主新丧,门内根基不稳,方才之事就是明证,贵派入我慕容门下,日后贵派有事,姑苏慕容一力承担。”
司马林内心在挣扎,他当然知道慕容复说得是对的。
门主新丧,强敌环伺,如果能有一个强力的靠山,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刚才慕容复三言两语就揪出了隐藏青城派多年的内奸,足见慕容家强大的势力,只怕本门一切都早已在人家掌握之中,人家要灭了自己可谓轻松之极,甚至刚才人家连本门和死对头的武功秘籍都拿了出来。
何况今天还受了人家这么大一份情。
思索了一番后,司马林缓缓道:“青城派从此,全听慕容公子调遣!”
青城派众人相顾骇然,连忙打开两本册子翻看,良久,抬头看向彼此,都从彼此眼光中看见了难以置信的意味。
司马林按下一颗激动的心,对慕容复道:“姑苏慕容,果然名不虚传,只是不知,公子将此物交给在下看,又是何意思?”
慕容复笑道:“别急,还有一本册子,名叫《天王补心针》您还没翻开看呢?”
天王补心针这名一出,青城派众人心头如同响起了一道炸雷。这个名字,可谓是每一个青城派弟子心头的一道噩梦。
只因这是青城派世代死敌蓬莱派的武功。
青城派和蓬莱派一个在蜀地,一个在山东,按理来说应该老死不相往来。却因某一任青城派掌门于外出游侠的旅途中误杀了一位蓬莱派长老,原本这种事情应该好好分说,解释误会,却不想两派都是雄踞一方的地方一霸,哪里会好声好气地解释?
于是乎,两派干戈四起,门人弟子死伤无数,到后来展到非要灭了对方不可的死仇,两派为了摸清对方的武学套路,互相派卧底打入对方宗门偷师,自然,被现后又是加深了彼此的仇怨。
到后来,为了防范对方间谍,青城派但凡有北方口音的人都不招,只招收蜀地子弟。而蓬莱派亦然。
司马林看了第三本册子良久,说道:“慕容公子的意思,是蓬莱派的人暗害了家父?可是凶手明明。。。。。。”
慕容复知道对方接下来要说什么,只道:“谁说蓬莱派就不能使青城派的武学了,是吧?诸保昆,诸大爷?”
这话一出,司马林身边的一位麻脸大汉顿时色变。
那被称作诸保昆的汉子讪笑道:“慕容公子真爱说笑,在下确实是诸保昆,可是自幼投入青城门下,一身武艺皆是青城武学,于这蓬莱派又有何干系?”
慕容复笑道:“不对吧,诸大爷,据我所知,您是十六岁才拜入青城门下,此前一直在家修业,我说得对不对?”
这下,不仅是诸保昆,所有的青城弟子都惊讶地看向慕容复,显然对慕容复对青城派的事情知道得如此清楚大感震惊。
见诸保昆没有否认,慕容复接着说道:“你本是蜀地富豪家子弟,六岁那年,你家遭遇了一场匪患,全家人命悬一线,这时一位突然出现的老道士救了你们一家。
后来道士和你爹商量,让你拜入他门下学武,而这位道士,就是蓬莱派的长老,玉清道人,你学到十六岁,玉清道人命你改投青城门下,偷学青城派武功,以图他日反戈一击!
哦,对了,那位老道士多年来一句话都没和你说过,教授武功也是靠演示,比划。只因他怕自己的山东口音传给你,影响到日后你投入青城的计划,才装了十年的哑巴!”
仿佛晴空霹雳,众人皆是又愤怒又惊讶。
司马林顿时怒吼道:“诸保昆,他说的是不是实话!我父亲是不是你杀的!”
诸保昆浑身大汗淋漓,道:“师兄,你怎能听信他人一面之词!老掌门的仇是姑苏慕容作下,他三言两语就想撩拨我们,不要中计啊,师兄。”
司马林是上任门主司马玄的亲儿子,而诸保昆则是司马玄的关门弟子,也就是说,两人是真正的师兄弟,按理说,应该不这么容易离间。
然而由于司马玄看重诸保昆的天赋,对这个关门弟子喜爱得无以复加,甚至大有百年之后将门主之位传给诸保昆的意思。只是尚未来得及安排完毕,司马玄就意外身死,所以司马林才火线继承了这门主之位。
这次来姑苏找慕容家复仇,也是为了巩固自己门主之位,不得已而为之。
是以,慕容复一泼脏水,司马林立即就在心里将杀害司马玄的凶手坐实了自己这位师弟。
诸保昆见众位师兄弟一时群情激愤,大声喊冤,怒斥慕容复道:“慕容公子,在下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作弄在下?”
慕容复冷笑道:“无冤无仇?你刚才不还说我杀了你们掌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