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怎么知道下乡是来种田的呢?要是知道她根本不会来!本来还想着去的不是边疆,只是同省
这小姑娘寄宿的人家正好是肖小溪一个玩的好的小姐妹肖桃花的家里,她哭的时候肖小溪、肖小萍正和肖桃花在院子里玩。听到哭声她们跑到门边往里看。
那小姑娘跑回来哭的时候有些激动没锁好门,她哭的姿态被三个小孩看得一清二楚。
肖桃花小声问:“小溪、小萍,爱英姐哭了,我们要不要进去安慰她呀?”
肖小溪对王爱英不熟,她有些踌躇的说:“我不知道,你和她熟你去吧。”
肖小萍说:“我觉得还是不要吧,我哭的时候都不希望给人看到,太丢脸了。”
“大姐!二姐!桃花姐!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摸螺丝……你们扒门看什么呢!”
三个小女孩还在纠结呢,正巧肖小云、肖小月姐俩和她们玩得好的几个小女孩一起找来了。肖小月人未到声先至,将偷看的三人暴露的彻底。
屋里哭得伤心的王爱英也听到声了,猛地抬起头,就看到门口没来得及收回去的三个小脑袋。知道自己哭被几个孩子看见,她羞的脸通红。
见状,肖小萍拉了肖小溪和肖桃花一把,几个小的下意识往外跑了。
想到自己哭会被小孩子传出去,屋里的王爱英面色青白,她忙跑到门口往外一看,那几个小女孩已经和其他孩子一起跑远了,她根本追不上。
深感绝望的她又跑回屋里接着哭了,这回倒是记得要锁门,哭也没哭出大动静来。
小女孩们并不像王爱英想的那么大嘴巴。肖小萍深觉被人看到自己哭是很丢脸的事,所以她觉得爱英姐哭了这事她们应该善良的为她保守秘密,肖小溪和肖桃花也是好姑娘,当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虽然女孩们没将女知识青年哭鼻子的事情说出去,但她包括其他知识青年的日子一样不好过。
繁重的农活不是他们能承受的,有家境好的,忍不住偷偷用钱、票或者只有城里人买的到的东西去换取人家帮忙做活。
有好处还是有人愿意帮忙的。
但也不是所有知识青年家境都好,大部分还是要苦哈哈的做活。
有个脑子活的男青年名叫宋远征,他觉得既然打的是帮助农民朋友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旗号,那他们是不是可以做出实际行动来。
都是些高中生,做实事的本事其实不怎么样。但他擅于观察,他发现塔尖大队似乎没有小学!
然后他去老乡那里打听,知道大队部往下走不到二十米的那处建筑其实就是村里的小学。只是几年前日子难的时候村里唯一有初中文化的老人不幸离世了,也因为日子难,没多少人家还会注意上学什么的,村小就荒废掉了。
知道这个情况,他马上去找了肖国忠,提出现在灾难过去,教育也该重视起来了,提议让知识青年们帮助老乡再度建设村小。
肖国忠一听,觉得也对,这些知识青年可都是高中生,种田不会,读书才是他们的擅长。他同意了这个提议,只是他也说,就算学校办起来了,老师的名额他暂时也只能批两个。
作为意见提出者,这男青年可以算一个,肖国忠不爱麻烦,直接问他还有没有推荐人选。
男青年擅长的学科是理科,让他推荐他肯定不会推荐会和他抢饭碗的,就推荐了个他知道的语文学得好的女同学。@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正是那个被肖小溪看到哭鼻子的王爱英。
重新办村小,村民们没多大意见,当年就是日子难才停的,现在日子过起来了再开也很正常。
有意见的是知识青年们,他们最大的意见就是凭什么指定让那两个人当老师!不是应该有能者居之的吗?
不管他们怎么不服,做出决定的是肖国忠,在塔尖大队他就是土皇帝,有他压着这些小青年根本搞不出浪花来。
村小要办起来,最重要的四要素——老师、学校、学生、教材。
前两者已经有了,教材想当老师来逃避繁重农活的知识青年也会想尽办法弄来,只有学生是现在最大的困难。
读书要花钱,城里一学期的学费加书本费2。5元打底,越高年级需要的就越多。村小只打算先开语文、数学两门课,因为做不到人手一本教材,需要学生手抄,一学期的学费就只收1。2元钱。
虽然不算特别贵,但是愿意送孩子来读的人家还是不多,有被主动送来的,大部分都是男孩子。
孩子们的学费收来是要交给队里的,但老师的工资、口粮就是从这个费用里出。如果够数还好说,要是不够数,老师能拿到手的就要减去许多,如果完全抵不上他们的口粮,不仅没工资还得倒贴钱。
为了不倒贴,两位老师就开始挨家挨户的去动员。
text-align:center;"
>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