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你先去帮二婶,她忙着呢。”
姜明承撇过头,发现那两个臭小子确实磨人,便点了头,“行,我先去二婶那边了,等会再来照顾你。”
房间里重新恢复清静,姜知睿穿上最厚的衣服,在下床的时候仍觉得有些冷。
唾弃了一番现在的身体素质,她缓慢走向厨房。
姜家的布局是典型的南方农村自建房的格局,全是平房,占地面积不小,而且都是砖瓦屋,成本可是不小。
前面是晒谷子的天井,有棵大榕树种在边上,下面摆着几把椅子,通常要通知大事的时候,村里人会来这边集合。
当着天井的,是五间坐北朝南的房屋,正中间是四面都开门的堂屋,最左边是一间卧室,爷爷奶奶居住。
再往右本来是姜志言住的地方,后来因为他不常回来,逐渐成为了储藏室,布匹和杂物一般都放在那里。
堂屋右边是厨房,最右侧是一间存粮食的小屋,里面摆着谷仓和油桶,上面挂着两把大锁,算得上是全家最重要的地方。
堂屋往后,直通后院,后院也有个小天井,水泥地,面积大概是前面的一半,在角落处有个水井,全家吃水用。
堂屋正对着一条走廊,走廊左侧是天井,右侧有两间房,是二叔和二婶以及未来侄儿的地盘。
后院北面,有一排房屋,正对着堂屋,同时也是坐北朝南的格局,就是姜知睿他们家的住所了。
一共三间房,父母不在,孩子们合理地“鸠占鹊巢”
,正好一人一间,不用打架。
当然,姜知睿那间离堂屋最近,阳光也最好,方便她进出。
至于后院的左侧也没空着,厕所鸡圈都在这边,当然,离住的地方比较远,隔着好几棵树,倒不至于太难闻。
姜知睿此时就穿过堂屋,直接拐去了厨房,按照记忆里的操作,用火柴生了火,一瓢瓢往大锅里加水。
厨房的柴火是充足的,秋天刚收了棉花,地里的棉花枝干就被掰断,用稻草扎成捆,随便丢进去一捆,就已经很耐烧了。
坐在灶前,姜知睿一边看着火,一边发呆,没注意有人走了进来。
“睿睿?你怎么跑这来了?是不是冷,走,咱们去堂屋里烤火啊。”
原来是洗完衣服的苗兰凤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