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驾到——”
咸阳宫内,随着一声高昂且尖的声音响起,大秦这位皇帝陛下正缓步拾阶而上,坐在了这秦朝天下共尊的宝座上。
“参见陛下”
下方文武百官高呼,纷纷作揖行礼。
一番礼仪过后,大秦进入了今日的朝会。
“可有要事要议?”
“陛下,臣淳于越有事要奏!”
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大秦帝国的宫殿内,太阳初升的光打在梁柱之上映照着秦王嬴政威严的面容。
淳于越,一位身着宽袖长袍,头戴冠冕的儒士,正跪伏于大殿之上。
沉声奏报:“陛下,臣观近日纸张之流行,实乃国家之大患也。
昔日,竹简传道,丝帛载史,虽重而贵,然其不易得,故人知珍惜,学问得以严谨。
今纸张轻便价廉,虽便于书写传播,然恐因此而致学术轻薄,人心浮躁,国之根基恐将动摇。”
秦王听罢,眉头微皱,目光深邃,思量片刻后,缓缓开口:“淳于大人所言,关乎国之文脉,不可不慎。
然科技进步,亦国之兴盛之象。
若真如大人所虑,何不以辩明理,让儒家与我朝推崇的时轮阁公开辩论,言纸张是否害国畅所欲言,让天下人评断?”
淳于越闻此,心下稍安,起身答道:“陛下英明,臣等愿推儒家大儒,与时轮阁一辩高下,以正视听。”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辩论大会在大秦的都城咸阳拉开帷幕。
消息一出,四海震动,无数学者、士子纷纷涌向咸阳,欲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赵高,派人知会下秦风”
孤也想看看这场文化之争,谁能胜出!
且也验证下,孤的选择对不对,大秦的选择对不对!
“去吧!”
“臣这就去!”
辩论的前夜,儒家学府灯火通明,淳于越与众弟子围坐案前,讨论着辩论策略。
“诸位,明日之辩,不仅是为纸张,更是为了守护我们的文化之根。
我们要让世人明白,学问之厚重,非纸张所能轻易承载。”
“孔夫子,明日我等儒家就仰仗您了,在学问之中夫子您胜过我等几层楼。
孔宣子:老朽也想看看这时轮阁的神异之处。
而在时轮阁里,年轻的学者们则在夜色中忙碌,他们整理资料,准备模型,以科学的视角解析纸张带来的变革。
“我们不仅要展现纸张的便捷,更要说明它如何加速知识的积累与传播,是文明进步的象征。
春日的阳光洒在时轮阁的青石板上,孔宣子带着数位门生,步入这科技与智慧交融的殿堂,周围环绕着尚未装订的纸张,空气中弥漫着墨香。
他们的目的明确,是向秦风提出正式的抗议,并准备与其展开一场儒家与时轮阁的世纪之辩论。
在时轮阁与儒家之间,一场围绕知识传播方式的深刻冲突正在悄然酝酿。
孔宣子,作为儒家的资深学者,代表着传统与经典。
他的立场坚定而明确,认为学问与道德的传授应当遵循古法,通过口耳相传与精心挑选的竹简、丝绸卷轴,才能保证其纯粹性与尊贵性。
而秦风,时轮阁的领航者,他所代表的科技文明则倡导创新与进步。
坚信纸张的发明将彻底改变知识的传播格局,使之更加高效、广泛。
“秦阁主,我等今日前来,是为儒家与整个大秦的未来。”
孔宣子的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老朽就开门见山了,望秦阁主不吝赐教!”
据老朽得知!
“这纸张虽轻薄便捷,却易于损毁,且易于伪造,怎能与千锤百炼的竹简相比?”
秦风迎上孔宣子的目光,不急不缓地回应:“孔大师,我尊重您的立场,但时代在进步,学问亦需随时代而进化。
纸张虽轻,却能承载千钧之重,让知识的种子撒遍每一寸土地。”
“秦阁主,我承认纸张的发明是划时代的,但它是否会削弱我们儒学的地位?“
孔宣子开门见山地问道……
秦风看着面前这位大儒,微微一笑。
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孔大师,真正的学问不会因媒介的变化而贬值,反而会因为更广泛的传播而得到升华。
纸张的出现,让知识的门槛降低,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知识的创造与传承中来,这难道不是儒家一直以来追求的‘有教无类’吗?“
双方的分歧无法调和,于是决定在皇城的太学宫举办一场公开辩论,让全城的百姓见证这场思想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