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朱元璋元末起义 > 第十一章 取和州保和州化险为夷 朱总(第1页)

第十一章 取和州保和州化险为夷 朱总(第1页)

??取和州保和州化险为夷??朱总兵严治军身陷火并(10页)

1355年(乙未岁),正月戊午是朔日(初一)。

滁州粮草严重匮乏。郭子兴五万人马,即将坐吃山空。他的将领们纷纷议论如何是好。郭子兴想了一些办法,但都行不通,唯有派兵下乡四处强行“买粮”

,实为抢夺百姓的口粮。朱元璋多次劝阻,郭帅不听,他郁郁寡欢,以致生病。

抢粮度日不是长久之计,军民关系日益紧张,郭氏红军已经被人骂为土匪、强盗。吃不饱的士兵也牢骚满腹,甚至骂娘,搞得郭子兴一筹莫展,心烦意乱。

元末,滁州属扬州路,辖区面积不大,只有城区和来安、全椒二县。来安北面属泗州地盘,已被赵均用控制。西北定远原属濠州管辖,虽然已经被朱元璋掌控,但是产粮不多,况且养有一万多兵马,也是捉襟见肘。

城西是五尖山山脉,一支余脉向东北延伸,进入定远境内,一支向西南延伸,进入全椒境内,形成丘陵地貌,产粮不多。自从朱元璋攻下全椒城,不仅驻扎了4000兵马,也为滁州贡献了一些粮食。

城东为岗地,滁河平原大部分位于六合县。这次虽然间接控制了六合,但是六合保卫战后已经购买了百姓的大部分余粮,再次“撒网”

购买,也很难买到。

一天,东门守卫向朱元璋报告,有一大批身份不明的部队兵临城下,他们赶紧关闭了城门。为首的说要见朱元璋。

朱元璋急忙来到东门城头,向下询问来者:“我是朱元璋,请问义士尊姓高名?”

来者答道:“在下姓邓,名友德,抗元两年,久闻朱公大名,特从盱眙前来投靠。”

此人真是少年英雄,才17岁。生得一张椭圆白净脸,搭配的五官透出一片俊秀。看眼,那是丹凤眼;看眉,那是卧蚕眉——眉身微曲,浓黑上扬,伏射天仓;看鼻,那是天胆鼻——山根现断?,年寿高耸,准头圆大;兰台、廷尉微微内收,鼻大气足。

古代面相学认为:卧蚕眉者忠义过人,若配丹凤眼,智慧极高,心性刚直,文武双全,大吉之相。而天胆鼻主使胆大过天,这种人智勇双全,事业多有凶险却能成功,少年便创基业,六亲难靠。

再看他的装束,雅致不凡——发髻不罩巾、不插簪,只用淡蓝丝带缠绕根部,在前面打个花结;身穿浅棕红斜襟盖膝短战袍,交领斜襟边绣条略宽的淡蓝花纹,底襟边绣条略窄的淡蓝花纹;腰腹前系一条方形玉銙单革带,革端至腰侧,两端连接的蓝丝绦勒住后腰,在右侧打个活结,垂下两根绦穗;左侧革带处卡一片镶有一颗绿松石的挂钩,悬一把带鞘雁翎刀,弯首刀把带有护手椭圆之镡;脚著一双翘头棕红靴,靴头面贴一块黑色灵芝纹皮,靴筒两侧对贴一块黑色圆寿纹皮。

朱元璋望了望不远处黑压压的部队非常吃惊:一个少年竟然统领着万余兵马!他赶紧下城开门迎接。他先请邓友德通知部队在城外安营扎寨,再把少年英雄及一个随从接到家里,叫马夫人安排酒饭,为其接风。

邓友德(邓愈),1337年(元至元三年)农历二月十五,生于虹县龙须里(今安徽泗县大路口乡大营村)。他的家庭富足,父亲叫邓顺兴,重气节,讲信义。元末兵荒马乱,被乡亲推为团练,组织兵马,保境安民。

邓友德聪慧好学,勇武过人,15岁时加入父亲的部队。1353年,邓顺兴在和元军作战时,中箭身亡。邓友德的哥哥邓友隆接任团练。不久,邓友隆又病逝。16岁的邓友德真是“六亲难靠”

,只好接掌兵权,亲率部队与元军作战。每次作战,他都先身士卒,冲锋陷阵,军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服从他的指挥。

经过交谈,朱元璋了解了邓友德的情况,很高兴,征得同意,给他改名邓愈。“愈”

寓意“胜过众人”

。考虑他带有上万兵马,朱元璋提请父帅任命邓愈为管军总管。

开始,郭子兴有些犹豫,不想接纳。他寻思:本来就粮食匮乏,又来一万人,如何养的了?

朱元璋开导说:“邓愈一直带兵反元,历经多次战斗,是员将才。听闻他们带有粮食,足够吃一阵,无须我们提供。”

如此一来,郭帅也就答应了,同时正色道:“那这支部队尔管,没有粮吃毋找我!”

朱元璋窃喜,拱手低头答道:“元璋遵命!”

不久,他考虑到邓愈毕竟太年轻,万一战斗中有个闪失,势必影响他的一万人马。于是,把单枪匹马、年长厚道的胡大海安排到他的手下担任先锋。算是未雨绸缪吧!

一日,郭子兴召集将领商量出师攻占官兵的城池,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借病推辞。郭子兴知道这个义子足智多谋,再三派人请他。朱元璋只好抱病参会。

会上七嘴八舌,有的说攻占扬州,有的提出夺取庐州(今合肥市)。但是都不中郭帅的意。朱元璋一直没有说话。最后,郭子兴很客气地征求义子的意见。

朱元璋这才建议说:“困守孤城,诚非久计。今欲谋食,所向唯和州可图。”

州属于上州,治所设在历阳县,州、县两衙同城。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和州设万户府镇守,属淮西总管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