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他,不说话了。但很快又恢复正常,“我有冤屈。”
她神色凝重,看着他。“有冤屈的人和鬼太多了。你的冤屈很大?”
名古问。她想了想,却说,“并不十分的大。死之前觉得大,现在就不大了。死后顿悟。”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阴界。大部分人都去投胎了。但她不肯,“我想告诉阿奇,告诉他,我还在等他。”
名古看着她,从她的衣着服饰来看,不知道是多久之前了,与现代人流行的服
饰和发髻都有差别,她虽是一位美女,但若行走在现今的闹市中,也显得有些古怪。该消失的就不能留,否则就会成为世间怪物。就如青春,该逝去就得逝去。没人能留住美好,即便能留,也已经早变了味道,陈旧、腐败、如同保存完好的木乃伊。
“我帮你找阿奇。”
名古说。这是约定,也是承诺。他什么也没有问,却仿佛已经知道了所有。女鬼看着这位神秘的少女,他身上灵光内敛,亦正亦邪的表情,让人怦然心动。
承诺一句话如此容易,难的是履行承诺。没有一点儿线索,凭着蛛丝马迹。少女给名古所看的半面手帕,这手帕沾染灰尘与累累岁月,已然发黄。“我们约好子夜时分相见,以手帕为信。一起私奔。但我等了好久,却始终不见他。”
那你就不肯转世了,在此等待,不知不觉几百年过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赚取不少钱,但三人回到客栈,心情都有些沉重。名古没有将他遇到女鬼的事情告诉给其他人,只将这带着尘土的绣帕放进自己的布袋中。布袋里盛满宝物,他问少女愿不愿意离开,少女摇了摇头。他知道,如少女这般痴情而善良的女鬼,大概是不会害人的。便放弃了将她收走的想法。临行时,还将一道符咒送给少女,告诉他,若有任何危难可将这符咒点燃,我必然赶来救你。少女点头,月色中,容貌
明艳动人。那是第一次,名古觉得女子之美,让人心动神摇。
但还是事不关己,虽然觉得这件事情十分诡异和蹊跷,但第二天一觉睡醒,大家还是神采奕奕,都将昨天发生的事情忘了十之八九了。他们将银票放在桌子中间,那小道士十分义气,分的十分公正——三七分,名古与月岩三张,小道士自己七张。但这三张也够用很多时间,名古与月岩需要银子,但需要的不多,多了放在身上,无疑是累赘。就这样放在别人手中,想用的时候去取来,其不省事。“好,既然如此,我们事情办完,就此分手好了。”
月岩心中觉得小道士行事古怪,绝非善类。很想赶快摆脱他,好快点儿赶去天都,完成他们的任务。但小道士却道:“你们竟真的不想查查那房中冤魂的冤情?”
“查案是官府的事情,已经并非我辈分内之事了。”
月岩道,他用疑惑的目光看着小道士,可别再出什么鬼点子。这次让这位在他心目中如同天神般受人敬仰的名古少爷去扮鬼,下一次,不知道又要扮作什么了。这名古却不知道听了他的什么蛊惑之言,屡屡听从。这种人多多接触,总是不好。
“查这尸骨的死因,并无不可,但是我们有要务在身,现在没有时间。”
名古言下之意,可能是推辞,也可能却是,他还会回来查下去的。那小道士曾亲眼看到墙壁上触目惊
心的血字,心有余悸,说:“我觉得一时半刻也不会查到,刚刚听说你们要去办什么要事,不如我随你们一起去。”
小道士笑嘻嘻的看着名古与月岩,这两个人面上皆带着华贵之相,尤其是这名古,双目有神、印堂微微有玄紫色微光,一看便非一般俗人可比,恐怕连自己的师父都不一定能够有如此灵气逼人的气息。他自然不肯放过这位“攀附”
高人的机会。且这次亲眼目睹这等冤情,他心中十分害怕沾染什么不干不净的事物,若有“名古”
这位贵人挡灾,一切岂不是好多了。在江湖不就是这样,自己没有本事,就要投靠有本事的大哥。想要活命,就要懂得人世间的道理。“我们有要事要办,你。”
你算那根葱?月岩用如此眼光打量他。但凡是稍微有点儿尊严的人,此刻也该住嘴了。但小道士却还喋喋不休,“你们看起来也都是名门正派的弟子,怎么可以如此草草了事就走呢?”
月岩瞪着小道士,早知道去打苦工,也不来挣这“便宜”
银子。但凡银子,都不怎么“便宜”
,终于明白这一至理名言。小道士才不管月岩的目光,继续说:“好,若是你们走了。我还是要找明原因的。”
“我们这次出来,偶遇到这种事情,也觉得十分遗憾。但毕竟这是陈年往事,非要执着寻找,也并非就是值得的。”
“世间有什么是值得的,你
们现在所办的要事,说不定,嘿嘿,根本就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办我们的,碍着你什么事儿了?”
月岩急道。怒急反笑,这女鬼跟你是亲戚啊。闲操萝卜淡操心。他觉得自己自从跟这个小道士结识后,自己口中的污言秽语越来越多了。不行,他必须要赶快离开,这痞子习性,可绝对不能沾染。却见名古道:“事实上,这并非我们能够决定的。但还是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吧。”
他站起来,小道士认真的说:“你说的对,我也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如你带我去做,做我的指路人?”
名古准备离开,并不再理他了。月岩对小道士摆出一个胜利后的微笑,跟着名古走了出去。只留小道士一人呆呆的站立在饭桌之前,秋风萧瑟,在无人听他唠叨的话语。不知是哪位师兄曾经说过,但凡唠叨的人,都是因为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他等名古二人一离开,内心觉得颇为寂寞,他与名古二人本是同龄人,谈话间都是十分投机。且名古对他所说的奇谈怪言都颇为理解,并没有大惊小怪,这种“理解”
对于小道士来讲,是多么可贵,可能连名古自己都不清楚。他平时见识广泛,且生性沉稳,自然不会时常大惊小怪。在他看来,这段经历不过是他漫长人生中的沧海一栗,不必太过上心,但对于一个自由流浪的小道士来讲,这种朋友间的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