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蓝玉,好像是在平乱吧?”
朱英回忆了一下,问道。
“是的,东家。”
“四月初一,凉国公蓝玉出征罕东。二日,建昌卫指挥月鲁帖木儿叛乱,被指挥鲁毅击败。”
“二十七日,都督聂纬、徐司马、瞿能讨伐月鲁帖木儿。”
“五月一日,蓝玉到达罕东,叛军逃跑,趋兵建昌,节制诸军。”
张伯应声回道。
若是被外人听见这等话,绝对要大吃一惊,心神震撼。
看似简单的情报消息,可这是大明的军事机密。
然而张伯却能详细的说出,明显极为熟悉。
朱英闻言并不意外。
虽然他的势力主要遍布在西域,大漠,草原这些大明的边疆地区。
但是以他的敛财手段,在不计代价的情况下。
早就在整个大明铺设了一张地下情报网络。
大抵都是一些小官小吏,甚至一些官吏在不经意间,透露消息都不知道。
朱英深知情报的用处,其中的暗手很多,并非简单的渗透。
比如某某官吏的情人,某些酒楼的小二,包括一些大户勋贵人家的车夫。
甚至于,朱英资助了一批文人,供其读书,同时伴随洗脑教育。
考取秀才,取得官位,然后私通。
在朱英的帮助下,这些上位的官吏,政绩自然都是相当不错,而且两袖清风,贤名远播。
这就是涉及到一些细微的操作。
一个好的名声,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管用的。
只是可惜京师附近的锦衣卫机构太强劲,朱英一直插手不进。
微微沉思一番,朱英冷声到:“蓝玉的这些义子,一个个骄纵跋扈,霸凌乡里,死不足惜。”
“传令过去,全部就地格杀,事后也不必来京师了,把货物交接一下,分散回大漠去吧。”
“是,东家。”
“三十人。”
“然后呢?”
“把对面都给俘虏了。”
张伯说完,又急忙说道:“东家,这里可是京师啊,这下子,商队的领头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可是足足一百人啊,全给掳走了。”
“东家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朱英有些尴尬。
他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张伯说的大事不好,原来是自己的商队把别人给俘虏了,现在不知道咋办了。
要是惊动官府,肯定会出大乱子。
沉思片刻,朱英嘱咐道:“审讯了没有,这些人是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