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满脑子装了许多难以承受的事物,便安安静静的吃起食物。
“阿爹!”
一道清脆的声音响起。
原来是在木榻上的小女孩子醒了。
一旁的男子听到声音后也模模糊糊的醒来。
“这里是?”
……
“醒来了?”
睁眼看见闫叔几人以及李村正二老。
“孩子,醒来了,来把这粟米粥喝了。”
一旁的老奶奶和蔼的端着一碗粥,拿着调羹。
囡囡有些面生。
转头看着自家的父亲。
“这是!”
一番解释后,男子知道了自已的境地,扑通一声跪在闫叔前面。
“救你的可不是我,是我家小姐动了善心。”
说着指着一旁的姜柒柒。
看见如仙女一般的人儿,男子二话不说,也是朝着姜柒柒重重的磕了下去,“谢过恩人的救命之恩。”
“起来吧!男儿膝下有黄金。”
姜柒柒淡漠的声音响起,更像是不食烟火的人儿。
然后男子转身又对着村正夫妇磕头。
“好孩子!起来起来!”
李村正扶起男子。
然后又拿起另一碗粥,递过给男子,“吃粥吧,慢点。”
看着有些寡淡的清粥,众人有些诧异。
也许是看出众人的疑问,李村正解释道;“太久没吃食物的人不宜吃油腻的,所以小老儿便叫老伴煲点粥,几位可是没有的,小老儿这的粟米可是没多少了,肉到时可以随意吃。”
又是赵王?
一旁饿极的男子也不客气,直接囫囵吞枣的吃了起来。
旁边的囡囡看着父亲的样子,笑眯眯的,也一起喝着粥。
……
吃饱喝足之后,众人也再次聊了起来。
原来父女两个是来自赵地边上的一小镇,男子叫张铭,原本是镇上一个不起眼的穷酸秀才,女儿叫张芊芊,小名囡囡。
近两月风雨突变,突然的冰冻让百姓和官家防不胜防。
灾难之初,人祸胜于天灾,杀人抢劫横行,原来活不下去的人豁了出去,原来活的下去的人活不下去。
越来越多的人往外跑。
父女二人本听说青州城附近赵王治下恤民仁厚,定有活路。
然后以艰苦的意志力两人踏上往青州城的道路。
结果就差一点,还好把姜柒柒的队伍给救下了。
听闻老汉诉述,这青州城果然有活路。
父女二人自然是喜出望外。
“等多两天送煤队过来,你们可以跟着他们一起到城外南生活区,那里有专门接受难民之地。
那有免费供给食物的地方,虽然不多,但是饿不死,但是想要过的好,还是要去上工的。”
李村正指出一条出路。
“上工?”
看出众人的疑惑,再次解释道。
原来赵王徐周设立了避难求助点,难民和有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到那里寻求帮助,包括衣食住行样样事物,就连生病了都能免费看医生。
但是那里的提供的食物一日仅有一餐,并且不多,饿不死,但也不好受,衣物也一样,一件毛衣,但是毛衣的做工并不好,想要更多吃食或者衣物甚至房子,就要花金钱,或者上工再或者是对青洲城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