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天罡七星决 > 第二回 西北临危二(第1页)

第二回 西北临危二(第1页)

此刻神宗见徐禧来奏,知道种谔是因为徐禧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如此,想到种谔一家戍守边关,战功屡立,于是下诏至延州,令徐禧带人往永乐筹备筑城,种谔留守延州。诏书传到之日,延州百官跪侯,种谔听说神宗皇帝让自己留守,已知是徐禧的主意,由是更加怨忿徐禧。

徐禧也不怕与种谔交恶,一得圣旨便即召集其余众将于沈府,共议筑永乐城之事。徐禧道:“城址既已选定,眼下当务之急就是把永乐城建起来,不知各位有何意见?”

王湛道:“大人,依末将之见,筑城之事须得越快越好。我们筑城新址为西夏必争之地,倘若夏军得知了这一消息,恐怕会派人来扰,假若当真如此,那时我们城未建好,还要应付敌军,难免力不从心。”

徐禧点头道:“王将军所言甚是,咱们要建永乐城,就要全力以赴,以最快的时间完成。”

李舜举也道:“是啊,官家叫我们筑城,就是要在西北建一道可以抵御西夏的屏障,莫要屏障尚未建成,反倒招来了敌人。”

众人皆称是。

徐禧道:“建城非易事,按我上奏官家之时的算计,就需要不少劳力,而西北之地素来荒芜,人迹稀少,建城所需的劳力问题就难以解决,如此我们又谈何以最快的时间建好永乐城呢?”

吕整道:“大人关心不无道理,可是末将倒另有计较,或可解决此

一问题。”

徐禧喜道:“吕将军有何妙计?”

吕整道:“我们既要建永乐城,又要把银州移至此处,则银州故城可不留人,须将银州百姓尽数迁到永乐来,这其中的男丁可为劳力。再者,永乐距离夏、宥二州亦不遥远,可征二州劳力一齐参与建城。还有,我西北军队现在加在一起,有徐大人您的两万五千禁军,景将军的四千禁军,此外另有厢军四万人,一共约七万,可以全部投入到建城中来,如此十几万军民一起,何愁不能早些建成永乐城?”

沈括道:“不错,我延州尚可在周边一带征调近八万役夫,二十万人建永乐城,二十日足矣。”

徐禧听了,心下十分高兴,要知道这建一座城池,短则半年之久,长也有可能数年,二十日建成永乐城,古往今来亦属罕见。徐禧心道:“官家要发兵西夏,筹谋已久,先前伐夏虽有获胜,却远不及预期所想,如今只要永乐城一建好,我大宋军队便可直捣兴庆,圆了官家夙愿。用二十日就建好新城,官家他是怎么也想不到的,我猜他得知此事,定会龙颜大悦。”

说道:“很好,那就请众位与本官一道,为朝廷效力了。”

于是命人在延州一带征募劳力,又着人负责联络夏、宥二州,再派人去银州处理迁银州百姓的事宜。

数日后,徐禧得众人来报,说是可用于筑城的劳力已尽数备好,正由三

州分别向永乐赶发。徐禧甚是兴奋,当即与李舜举、沈括率番汉十余将,凡八万兵役夫,荷粮者倍之,欣然赶往。又将所带兵力分由众将带领,命李浦将前军,本路将官吕整佐之;曲珍将中军,高永能佐之;王湛将后军,景思谊佐之;李稷主运饷,治版筑。这十数万军民,自延州出发,浩浩汤汤,齐发永乐,景象甚为壮观。

不一日到了永乐,徐禧等众与三州男丁会合。徐禧集众号令,将建城的重要性一一讲与百姓和军兵们听,激发了军民的斗志。于是令二十万军民环兵向外,就地筑城,并于此地搭起营帐,运筹其间。徐禧每日都会和李舜举、沈括众人亲去巡视工程,有时还深入工地加以指点,百姓官兵都说他待人和善,很是亲近。他白日忙碌,夜间还要挑灯夜战,规划如何建城。需知永乐城为徐禧选择之地不假,但是神宗皇帝也已同意,且此城关乎大宋国运,众人皆是万不敢忽视,徐禧主持筑城,更不敢半分懈怠。好在徐禧于此事尚通晓一二,加上他并不辞辛劳,因而将这筑城大小事宜悉数决断,诸多琐事也整理得井井有条。

话说徐禧共发兵民二十万,用十四天就筑好了“永乐城”

。徐禧等大喜,漫步在城头,见十数日就建起的永乐城规模甚宏,想到此城不日就会成为防御西夏的屏障,那时只要在此便可阻拦西夏大军

,心里当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徐禧道:“我们当初还道需要二十天才能把城建好,哪里又曾料到比预期足足少了六天,当真大大出乎所料。”

李稷道:“这都是大人指挥得当,若没有大人这般精明能干的人物,莫说是二十天,就是两个月恐怕也筑不成这永乐城。”

王湛也道:“不错,此城建起,徐大人的功劳甚巨,我等也是仰仗了徐大人之功啊。”

徐禧听到有人奉承自己,心下高兴,说道:“咱们忠心为官家办事,可不能贪功啊,不过诸位大人、将军这些日子都辛苦得很,本官自然也会如实上奏给官家的。”

众人心中也很高兴,知道徐禧一旦报给皇帝,自己非升官发财不可。

徐禧于是和众人返归这城中新设的官府,与众人商议以后的事宜。其实,永乐城与其他城寨一样,也设立了官府衙门,原是备银州迁来之用,只是此时新城刚刚建好,城中除了官兵,就是男丁劳力,官府尚为虚设。徐禧道:“如今永乐城已建好,眼下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将银州百姓尽数迁到这里来了,不知各位大人、将军可有什么主意?”

王湛道:“迁城之事涉及诸多,不仅仅是把百姓迁到了这里来就算妥当,百姓的钱财、劳作及居家之物等,也要一并迁来,否则非但无功于百姓,反而有所拖累,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保稳妥,末将建议此事缓

行,由当地官府先行设法处置,一批一批慢慢迁来不迟。”

曲珍道:“可是永乐城为西北边防重镇,若城中无百姓居住,军队的粮饷供给和配置都是问题,可会大大的降低士兵的势气,于我大宋似乎不利。”

高永能也道:“我也认为曲总管言之有理,新城之中若无百姓,咱们何必辛辛苦苦筑成此城?何况官家的圣旨中已明明白白地写着,同意徐大人迁银州至永乐,咱们必须谨遵圣旨行事。”

李舜举道:“我也认为需把银州百姓尽数迁来,否则此城虽是新建,却是一片死寂之象,哪里又有生气可言?”

徐禧道:“你们说的都对,可王将军的话也不无道理。”

却不知如何才好,于是问沈括道:“沈大人,你可有什么办法?”

沈括看看徐禧,想了想,道:“大人,不如这样,咱们现有军队七万人左右,可留一部分守在永乐城中,以防敌军来犯,其余的则都去帮银州百姓搬家。这样一来,当地百姓会感念朝廷和大人您的恩德,于搬家所带来的麻烦也自不会放在心上了。”

徐禧听了沈括的建议,笑道:“沈大人果然高见。”

其余众人也都说这个主意甚妙。徐禧想了一想,又道:“按照沈大人的想法,本官倒是还有个办法更适合迁城。”

众人齐问是何办法,徐禧答道:“咱们可将七万大军分成若干队,留少许守在城里,其余的分批

次去帮助银州百姓搬家,每回来一队,就留在城中,一面休息,一面担负守城的职责,原来守城的则再赶去帮助其他人搬家至此。假若期间敌军胆敢来犯,咱们一来不会耽搁守城,二来也会有大军随后增援至此,岂非更妙无疑?”

语气之中也可听出他心下甚是得意。

李稷道:“徐大人的办法果然比沈大人的更加高明,末将以为可以立即实施。”

徐禧听有人附和,心下更加高兴,嘴上却道:“这个倒不着急,有劳诸位明日照此实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