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死了两个人。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不过这两人死之时还黏黏糊糊的,衣衫不整,形容狼狈,显然也没有做什么好事。
人们确然为两条性命的逝去而觉得难过,又为这样的伤风败俗之行而唾骂。
虽然这两个人其实与他们并不相识,只是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罢了。
世上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喜好去要求他人,犹是喜欢要求一些特别的道德标准。
若不符合,就会谴责。并且以这样口头上的的谴责来证明自己是个明辨是非的好人。
这好似是人普遍的天性。
很少有人能逃过这样的天性。
公孙铃望了望那扇紧闭的房门,叹了口气。
平日就数连城璧最为律己,起身最早,今日却不知为何,此刻日上三竿了,他还没有踏出房门一步。
昨夜他出门买了些草药回来,还晒了一晒,同往日的行为没有什么分别。后来一进房门,就再没有出来。
偏生以连城璧的性子,绝不喜欢被他人搅扰。公孙铃只好在门外问了一问,门里传出那种常日平板无波的声音。
他只会拿无事两字搪塞一番。
公孙铃也只能在门外时不时看一眼。这大半月以来,以他的医术,即使姜晨表现的再正常,也足够他看出姜晨那一身骨头都出了问题……
一个习武之人,被废掉武功,打折骨头,却偏生留下这一条命,难为他还能维持这样平静的状态。
倘若换一个人,恐怕早已经为那一身武艺而哭天抢地了。
房中。
放在水盆里的手已经泡的浮肿。
姜晨却觉得好像依然能在清澈的水中看到一抹鲜红之色。
他怔了怔,毫无预兆地站起身来,一掌掀翻了水盆。
那一盆水哗啦一声泼在地上。
姜晨怔住了。望着那扣在地上的空水盆,良久,将它收拾了放好。
他坐在桌边,神色淡漠地望着虽然有些皱却依然白净纤长的手。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站了起来,用旁边的白手巾擦了擦手上的水,慢吞吞地将桌上那一尺来长的擦的铮亮的袖中剑又扣在手腕上。
这件莫名的杀人案件最终以江湖人的寻仇的名头结束。因为从那两人脖颈致命的红痕来看,完全摸不到凶手的出剑痕迹。按理说如此快的剑,在江湖上应该赫赫有名,但是偏偏,这剑痕与江湖上无论哪个,哪怕是稍微有些名头的人,都比对不上。
日子久了,这案子就不得不压了下来。在这样的时代,无头之案,往往是要压着的。江湖人总是仇怨难分,又义气行事,所以江湖上的事,朝廷插手起来也变得分外困难了。
这地盘上的地头蛇不是没有为此查过,甚至他们也的确找到了这个院子,也怀疑了姜晨。
他们当然不会认不出连城璧。
死去的萧饰奇,是萧十一郎的千万崇拜者之一,正因为如此,他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是萧饰奇被敌视萧十一郎的连城璧杀死。
但是,江湖上已传言连城璧被萧十一郎打折了骨头废掉了武功,他显然已没有这个能力杀人。原本也全然可以将此事推到连城璧头上,可无垢山庄毕竟没有放弃他,何况公孙铃也不会容许他们拿了连城璧去了结此案……
姜晨目送着这些人出门的时候,松了松手中一直扣着的袖剑,神色难测。
也许,这些人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怀疑的人,也的确就是凶手。
孰是孰非。
其实从来都不是眼睛能轻易看清的。
无论解释与否,信的人会信,不信的人,对他说什么终究无用之功。
公孙铃身边一向跟着个青衣药童,又一日,他盯着独身一人静坐的姜晨上上下下瞧了瞧。
归来之时,带回了另一个秀气的小童。他扎着整齐的髻,身上的布衫干净整洁,看起来也是个利落的聪明人。就是年纪不大,个头比起壮年男子矮了一些。
公孙铃稳当地坐在轮椅上,唤道,“连公子。”
姜晨将今日的药材分门别类的拣好,拿过一旁的手巾将手擦了擦,“公孙先生。”
姜晨的目光落到他身边的陌生小仆身上,“这是……”
公孙铃道,“我想你终究需要人来照顾。”
“不需要。”
“连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