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老太太也唤了一声“老三”
,问:“怎么就你一个?不是说老大见客,让你去做陪吗,他人呢?”
李家三老爷是个教书先生,一身儒雅气质,说起话来也是斯斯文文。
他回老太太,说来客是礼部的温大人,礼部掌贡举,聊着聊着难免说起了筹备春闱一事,他想避嫌,就先过来了。
李暮蹲书房外面偷听小半年也不全是白费功夫,至少她弄清楚了当朝的礼部尚书就姓温,与李闻道曾是同窗,又因为他们都有收集字画的爱好,李闻道偶尔会邀请温大人去他书房品鉴他新到手的字画拓本。
过去每次温大人登门都是虚晃一枪,没给李闻道送什么诗集。
李暮不确定他们这次的会面还会不会和之前一样无事发生,况且外间还有这么多人等着一块出门,她要是偷偷跑去李闻道的书房,肯定会惹得满府上下都来找她。
阵仗太大,还会成为焦点,光想想李暮就头皮发麻。
李暮不想去,但却不得不去——距离李家被抄家仅剩四个月,她根本不敢赌。
于是有了开头她蹲在书房窗户下的一幕。
幸运的是,这次她没白跑一趟。
书房里,温大人给李闻道送了一本诗集,说其中收录了他家小儿在诗会上做的两首诗,让李闻道有空帮着点评点评。
随后他们又聊了别的,李暮等许久才等到温大人开口告辞,想着能趁着李闻道送客离开的间隙进去翻诗集找密信,不曾想温大人还没蹋出书房的门就拦住了李闻道:“知道你今日要出门,耽误了这么些时间,便不劳你亲自相送了。”
李闻道也没客套,吩咐管事送他,自己折回书房正要把诗集收起来,忽觉好友这次登门的表现有些异常。
先前提起筹备春闱的事宜,简直像是故意要把他三弟支走一般。
他三弟在昙林书院教书,平日里最好诗文佳作,若他三弟还在,定会当面翻开诗集,看看温家小儿作的诗,难道……
李闻道停下了要将诗集收起来的动作。
他将诗集翻开,很快找到了温家小儿作的诗,看来看去看不出什么异样,又去找第二首。
不等他发现什么,书房外头传来了喧闹声。
李闻道下意识将诗集合上,心虚般静了几息,然后才问外头发生了什么事。
外头候着的小厮回说是五姑娘不见了,全府上下正四处找呢。
李闻道犹豫片刻,最后还是先将诗集放到桌案上,转身出了书房。
书房门刚一关上,李暮赶紧从地上起来,她听见有脚步声朝这个偏僻的角落靠近,慌忙爬进窗户。
当寻人的丫鬟过来,看到的就是书房与院墙之间那一条因为太过偏僻无人打理,导致杂草丛生的小道,小道一眼望得见头,空空荡荡的,没有半个人影。
……
书房里,李暮一边压低急促的呼吸声,一边扫过书房内的陈设,很快就锁定了桌案上的诗集。
诗集装帧用的是线装,从外表来看就是古装剧里经常出现的蓝皮线装书。不过李暮也是穿越过来真正接触了才知道,线装书并不是她以为的那样,把所有双面印刷的纸张合在一起对齐,然后用线缝合装订这么简单。
这个时代的书籍制作都是单面印刷,把有字的那一面向外对折,折痕边朝外做书口,另一边做书脊,用纸捻固定后再粘上书皮,最后用线缝合。
别问她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问就是出于好奇亲手拆过一本。
这样装订的书页中间都有空隙,像个纸筒,故又称筒子页。
李暮不知道温大人的儿子叫什么,只能把姓温的人作的诗都找出来,果然在其中一首的筒子页空隙里找到了夹藏的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