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赵郢对这次讲学也很好奇,他很想知道,听了自己劝告的淳于越会有什么改变。
城西。
溪水草堂。
坐落在一片山坡之上,不远处是一条与丰水贯通的小溪,背风朝阳,环境颇为清幽,显然,淳于越老先生等人,能在此处定居下来,背后少不了一些人的支持。
此时,来听课的,大都是身着长衫的士子。
有老有少,像赵郢和始皇帝这样的组合在人群中并不显眼。
几个人远远地下了马车,在人裙后面,随意找了一处有枯草的地方,盘膝坐下,静静地听着前方淳于越先生的讲学。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春秋谓一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听了一会,赵郢便不由眼神古怪起来。
因为淳于越讲的这些他有些眼熟,前世的时候他曾因为好奇读过。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虽然某些地方有些出入,但大体的思想没变。
此时,淳于越讲的正是大一统的思想。
所以,这是因为自己的那一封信,提前让儒家的学说生了转变,开始积极向皇权靠拢?
人群中不少人已经眉头蹙起,但淳于越老先生学问精深,德高望重,下面的局势尚不至于失控。
很多人都在细细地琢磨淳于越话里的意思。
不过,可以预料的是,此次讲学完毕,这个小小的溪水草堂,必然会成为大秦帝国舆论的漩涡,掀起一场席卷全国的舆论风暴。
大秦席卷天下,灭掉六国,到底是暴行,是不义,还是大势所归。
这是法理之争!
始皇帝显然也没有想到,淳于越的转变会如此之大,直接由反对自己的急先锋,变成了维护大秦统一正统性的领头羊。
“那封信到底出自何人之手,竟然影响如此深远……”
始皇帝忍不住暗自感慨。
“什么书信……”
正津津有味地听着淳于越在那里用经义阐述大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正统性的赵郢,没注意到始皇帝说什么,有些意外地扭过头来,看向始皇帝。
“是一封奇书……”
黑在一旁低声地介绍了一句。
“写书的人,是一位隐居民间的奇人,才学惊艳,淳于越能有今日的转变,应该泰半都是那位奇人的功劳……”
赵郢恍然大悟。
怪不得!
不说我还以为是我呢!
不过,别管是谁,这老东西能有所转变,总是一件好事。毕竟,后世的儒学虽然有很多的弊端,但在忠君爱国,以天下为己任上还是颇有些长处的。
正思虑间,淳于越老先生已经结束了今日的讲学。
开始了自由的问辩。
不少人,纷纷上前,言辞激烈地与淳于越展开辩论,但显然,这段时间,淳于越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言论,在那里不急不缓,侃侃而谈,逐一批驳,丝毫不落下风。
这个时候,赵郢才现,淳于越老先生周围,不仅围拢着一群儒家学子,还有些虽然穿着长衫,但关节粗大,眼神冷厉的男子,举动间,在隐隐护卫者高台上的淳于越。
赵郢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始皇帝和黑,又默默地收回了目光。
好吧。
你们开心就好!
又过了约莫半个时辰,端坐在前台的淳于越终于起身,开始与周围的人群作别,不少人虽然意犹未尽,但淳于越老先生已经一脸疲色,他们也不好过多纠缠。
而且,今日淳于越老先生的讲学,显然出了所有人的意外,不少人还要回去,细细地琢磨,这种改变,到底会引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应该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学术和政治风暴中怎么应对。
人群慢慢散去,淳于越老先生这才带着一众弟子,向着始皇帝这边举步走来。
显然,人家早已经现了始皇帝等人的到来。
始皇帝也不意外,毕竟,淳于越作为博士,曾经在朝中做了好长时间的仆射,对自己和赵高并不陌生。
“陛下,老朽未能远迎,还请陛下海涵……”
始皇帝看着带着弟子,恭恭敬敬地给自己施礼的淳于越,嘴角微微上挑,露出一丝笑意,上前走了半步,亲手扶起了淳于越。
“老先生不用多礼,伱道德学问俱是海内一流,如今肯逗留在这咸阳讲学,朕心甚慰,以后但凡有什么需要,只管向朝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