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平衡三公势力,是先帝在位时就一直强调的大原则,太后此举,正是沿袭了先帝治国精髓。臣蒙先帝错爱,有幸将自己微薄的学识传授于皇上,这对臣来说,已是最大的荣光。现在臣虽身处丞相之位,却丝毫不敢有居功怠慢之心,日日提醒自己,应为皇上、为大曜尽一份绵薄之力。
“但臣手中权势日渐壮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若太后与皇上想要收回,臣也毫无怨言,必定即刻交出官印,但求皇上心安、太后心安,小人无从进谗,恶人无处作梗,以换我大曜朝政安稳、太平。”
闻守绎说罢,从怀中取出官印,双手并举,恭恭敬敬地呈了上去。
第二十三章
闻守绎此举,非但出乎成帝与太后的意料,就连站在一旁的殷峰,也忍不住朝他瞥了一眼。
成帝迅速看了看太后,赶在太后开口之前,怒斥道:“闻守绎,你这是什么意思,官印岂能儿戏,还不快收起来?!”
于是刚想张口说话的太后,只能默默将话咽了回去。
成帝又和颜悦色地对太后道:“母后,丞相所说,也不无道理。您看……”
太后知道这是成帝在给她台阶下,于是和缓了语气道:“闻守绎,平身吧。”
“谢太后。”
闻守绎说着,缓缓站起身来,却不敢再落座。
太后问道:“那么依你之见,凶手会是谁?”
闻守绎微微迟疑了一下:“这个……臣不好说。”
成帝道:“既然母后问了,你但说无妨,不过是猜测罢了,母后不会跟你较真的。”
太后无语地看了成帝一眼。
闻守绎斟酌道:“依臣之见,袭击殷大小姐之人,有可能是一些不长眼的寻常贼寇;有可能是与殷大人有利益冲突之人;也有可能……”
闻守绎顿了顿,“是意图设计臣与殷大人翻脸的人。”
太后挑了挑眉,没有说话。
成帝低声道:“母后,此事有些复杂,为免凶手逍遥法外,还是立案彻查为好。”
太后沉吟片刻,道:“那便移交廷尉吧。”
成帝立即对小太监道:“传顾子修。”
太后没想到成帝早留了这后手等着她入套,面色有些郁卒。
都说儿大不由娘,胳膊肘容易往自个儿媳妇那拐,可是她这儿子媳妇还没娶上,胳膊肘却已经往丞相那儿拐了,这是怎么回事?
不消片刻,顾子修便已带到。
这是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人,长得瘦削而高挑,明明年纪不大,却面容刻板拘谨。他进了赏花亭后,便垂着双目向太后与成帝行礼,不曾往闻守绎和殷峰身上瞄过一眼。
成帝将之前闻守绎的推测大致说了一遍,问道:“顾子修,依你看,这凶手有可能是出于何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