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到了午时,学子们写的诗词都已经交了上来,为了加快批阅诗词的速度,将所有的诗词平均分成了四份,给贾瑚他们四位裁判一人发了一份,让贾瑚从他们从自己的这份中挑选出他们觉得写得好的诗词,最后在这些诗词中挑选出写得最好的二十首进入第二轮。
“不好吧,我家学生还在这里面,不如让贾大人和冯大人挑选就好”
杨老道。
“没关系,举贤不避亲,只我和冯大人两个人速度实在太慢了,两位先生的人品我们都信得过,而且这次也只是一场诗会,二位先生的学生目标可是科举,又不是这些”
贾瑚道。
“是,二位先生不必再推迟”
方大人也跟着道。
见贾瑚和方君奕都这么说了,两位先生也不再推迟,跟着挑选起来。
最终,选择出的最好的二十首诗词中,有八首是来自这两位老师的学生。
“最好的二十首诗词已经挑选出来了,而且已经张贴在屏风上,诸位可自行观赏,一盏茶后,我们开始第二轮,请这二十首诗词的学子走上前来,准备第二轮”
晋阳侯道。
众位学子纷纷涌到屏风前,欣赏这二十首诗词,顺便再看看,自己有没有上榜。
看到自己名字的学子十分的开心,走上台去,没有看到自己名字的学子则十分的失望。
很快二十名学子都上台了,等待第二轮的题目。
方君奕突然开口问道:“你们都是即将科举的学子吧,我可以看看举人有多少吗?你们是举人的站出来我看看”
。
学生们彼此看了一眼,站出来十五名学生。
“剩下的都是秀才吗?”
方君奕继续问道。
剩下的五名学生同时道是,贾瑚的目光被下面一个袍子洗的有些泛白的少年吸引住了,说实话,家中能送他去读书,证明家里应当也算是有些闲钱,一件袍子并不需要多少银钱,读书人最讲究的是体面,他真的基本没看到过有学生的衣服已经旧到如此程度。
“果然我猜的没错,你们都是准备科举的学子,既然是学子,我们出的题目就很简单了,第二轮的题目就写一篇策论吧,没有字数限制,但是有时间限制,半个时辰为期限好了,去年赣州发生水灾,题目就以赈灾为题,诸位觉得如何?”
方君奕道。
“我觉得甚好”
贾瑚同意。
杨老和袁老也同意。
晋阳侯见所有裁判都同意了,连忙让下人去准备座椅和笔墨纸砚,等所有的东西准备好了之后,二十位学子都落座,等二十位学子都落座之后,晋阳侯敲鼓表示第二轮考试开始。
贾瑚他们在裁判台上观看着,其他的学子也没离去,在下面看着。
“诸位大人出的题目是不是对才是秀才的学子不太友好呀?”
下面有学子小声议论。
“那照你这么说,第一轮考诗词不也对秀才不友好吗?”
。
“可不是,学问不在年少,想想贾侯爷,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是状元了”
。
“你们觉得最后谁会胜出?”
。
“颜回兄吧,他可是杨老的爱徒,学问极好”
。
“袁老的徒弟也是不差的”
。
相比底下学子们的小声议论,坐在裁判台上的几个老神在在,安静的喝着茶,等着学子们提交他们的策论。
其实今日出的题目并不难,去年赣州水灾以及蜀州地龙翻身是最近的国家大事,朝廷考试策论,都会紧跟时事,用心琢磨科举的学子们都应当都会私底下练习,本来今日也不是真的为了朝廷考察人才,不过是简单的一个花会诗会而已。
半个时辰,还要构思,文章写出来,时间还是十分的紧迫,很快到了时间,晋阳侯将这些考生的策论收了上来,虽然这些学生都很优秀,但是还是能看得出来,秀才和举人还是不一样的,举人写出来的东西更加的有深度,只不过,这些东西,在贾瑚和方君奕眼中看,还是有些稚嫩。
“贾大人觉得哪位学子应当第一?”
方大人问道。
贾瑚点了点手边的这份,袁老和杨老都看到,是杨老的学生,叫颜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