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听到刘晓说余世新家就在附近,我很好奇,问道:“你去过余世新家么?怎么这么了解。”
“去倒是没去过,以前来钓鱼的时候,路过,正好看到了。唉,余世新这个孩子真不容易,我也一直关注着他。”
刘晓说完叹了口气。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爸爸出车祸,走了。他爸爸走后,她妈妈一直没有走出来,身体一直很差。这么多年,他小小的年纪,就要扛起这个家。”
虽然我知道他没有爸爸,但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蛮震惊的。
三年前的一天傍晚,下着大雨。他爸爸下班后,从城里骑着电瓶车着急赶回家,因为下雨视线比较差,追尾了一辆卡车,人当时就没了。交警处理交通事故时,都不能确认身份,直到她妈妈担心打过电话去问,才知道人没了。
听完之后,我心里挺难受的,很同情他。这也让我想到了妈妈。
记得以前妈妈给我讲过她的故事。她说外公去世的早,外婆一个人带着两个小孩子不容易,后来还因为打稻谷伤了眼睛,基本上就看不见了,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她和姨两个人只能扛起这个家,那个时候她们也才读小学。干农活的时候,要和大人一样,背着几十斤的稻谷,她和姨根本就背不动,只能咬着牙坚持。妈妈说那时的她,只想哭,想放弃,可是哭完之后,还是要坚持下去。也就是那个时候,把腰给累坏了,现在还时常腰疼。因为要养家,也就没有时间读书,后来也就辍学了。正因为没有读到书,所以希望我多读些书。父亲如山,没有了靠山,可以想象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母爱如房屋,没有了房屋,将又去哪里遮风避雨呢?
二
我终究是不擅于钓鱼的。钓了半天,也没有钓上鱼来,而刘晓已经钓上了好几条鱼。
我对刘晓说道:“不钓了,我们去余世新家看看吧。”
刘晓知道我心不能静,说道:“走。”
说着他只留下三条鱼,放生了其他的鱼。
一条他留给自己到时候带回家给他爸妈,一条给了我,另一条给余世新。
刘晓将车停在了路边,指着不远处的一个二层红砖房子说道:“那就是余世新的家。”
我问道:“他们家家境还不错吗?”
刘晓道:“在他爸爸走之前还是不错的,他爸爸挺拼的一个人,那时候日子过得挺好的,后来就不太行了。”
我们到他家时,他正在门口不远处驰鱼。所谓驰鱼也就是杀鱼的意思,在我们这里杀鱼一般不说杀鱼,而是说驰鱼。手里在驰鱼,嘴里还在叨叨叨的念着什么。
看着他熟练的把鱼打晕,然后用刀把鱼肚切开,从中掏出鱼胆之类,熟练的操作仿佛一个老手。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想到我初中的时候,似乎还什么都不会,连煎个鸡蛋都煎糊了。
还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中午,我从学校放学回家。妈妈上山打柴去了,还没有回来,这是常事。妈妈出发前,已经将饭和菜温在了锅里。那天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爱动弹了,突发奇想,要不然加个菜,煎个鸡蛋吧。于是,我回忆着妈妈做菜的样子,把锅烧红,然后把鸡蛋打到锅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嘶”
的一声,锅就冒烟了,鸡蛋眼见就要焦了,我记得妈妈曾经说过,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加水,于是,我往锅里加水。
最终,煎蛋饼没有做成,鸡蛋汤倒是有了,然后还忘记了放盐。这份蛋汤,有一股浓浓的焦味,却并不影响我享受,多年以后,还记得当时吃鸡蛋喝汤的感觉,似乎味道还可以,也许那是一份付出努力的味道。
走近之后,才听到他念的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原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余世新驰完鱼站起身,看见了我们,他很意外,很不好意思地和我们打招呼,然后呆愣在原地。
刘晓笑着说道:“余世新,来来来,我刚和余老师在钓鱼来着,正好多钓了几条,给你一条。”
余世新还愣在原地,并没有什么动作。
刘晓说:“你这孩子,接着呀!”
余世新这才接住鱼。
我说道:“我和刘老师刚在湖边钓鱼的时候,好像看见了你,你是去那边抓鱼了吗?”
余世新抬头看着我,答道:“是的,这条鱼就是在那里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