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天我也玩够了,我还得跟景生去弄新房子呢。”
杨青青笑道。
秋收和柳长英生孩子的事都忙过了,时序也马上就要入冬了,新家的炕刚砌了一半,程景生一早回家,没坐一会儿,就忙着上山抬石头去了,程润生也帮着他一起上了山。
杨青青看着小如愿嫩嫩的小脸,心里忽然一动,提议道:“长英哥,咱们今天吃大饭包吧,这两天我不在,你肯定也没做好吃的给自己。”
时序还未上冻,家里存的新鲜菜还有一些,可以用来吃一顿酣畅淋漓的大饭包,毕竟,冬天一来没了鲜菜,就真的吃不上了。
杨青青觉得,不管遇到什么发愁的事,只要做上一顿热火朝天的美食,让大家都吃得饱饱的,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他越想越觉得这个自己主意好极了。
小如愿好像能听懂一般,在杨青青怀里咿咿呀呀地笑了起来,柳长英便也笑了,说好。
新家和宝宝的计划
土豆配茄子,撑死老爷子。
杨青青把土豆和茄子一起蒸到软烂,把土豆压泥,茄子撕成小块,然后做鸡蛋酱。
鸡蛋炒散,加上一大勺黄豆大酱,放上青椒圈儿一起炒,加些水煮一会儿,就成了香喷喷的鸡蛋酱,配什么吃都是百搭的。
饭是白米加高粱米蒸的,杨青青本来想蒸全白米的,但到底没有太奢靡,还是掺了点别的粮,但柳长英提出的加大碴子,他是强烈反抗的,最后放了高粱米。
最后再加个炒香的花生米,把所有的东西和米饭都混在一起,就成了大饭包里面的饭。
古代没有小生菜,不过大白菜的嫩芯也能生吃,杨青青就剥了一些,用来包饭。
程景生和大哥从山上挑石头回来,看了都觉得眼前一亮,尤其是程景生,看到杨青青还是这么有劲头,就放心了不少。
一家人坐在一起大快朵颐起来。
小如愿还吃不了东西,只能喝奶,看着大人们吃得那么香,只有干着急。
下午,杨青青跟程景生一起,在新家忙活了半天,把新的火炕给搭好了,石板上面用黄泥抹平,然后铺上稻草和平整的席子,就成了,睡觉的时候,再把被褥铺开,到了冬天,别提多暖和了。
新房的东边屋子是他俩的卧房和厨房,中间是厅堂,西边是程景生的新诊室。
杨青青觉得,从前程景生给人看诊的地方过于简陋了,不上档次,这次他提议说,程景生的新诊室里要打上一面墙的柜子,有很多格的那种,里面放药材,然后还要有一张柜台和一张给人看诊的桌子。
打这些大家具,自己动手是不够的,程景生准备再攒些钱,然后找村里的木匠慢慢来打。
眼下,他们最重要的木头窗户和门都已经打好了,安装上之后,涂上了红油漆,有了这两样,屋子就算正式能住人了,其他的家具就不着急。
程润生则用上午挑下来的石头给小牛砌了个牛圈。程景生想着开春耕地,大多数时候也是程润生用牛,就说把牛圈砌在老宅院子里,这样方便。
小牛犊到了新家适应良好,牛棚盖好后就自动钻了进去,还冲外面的人哞哞叫了两声,仿佛知道他的新窝是人类给盖的。
“真是个好牛犊子,这么聪明。”
柳长英笑着说。
这时节已经没有鲜草了,小牛犊断奶没多久,肠胃还柔嫩,于是柳长英就常常掰些白菜叶子,混着碎干草给它吃。
这小牛倒也聪明,会把富含水分的白菜叶先吃掉,把干草留到最后,引得柳长英一阵阵发笑。
农家牲口都金贵,牛有时比人还贵重呢,所以没人心疼白菜。程家好不容易又有牛了,所有人都很重视,希望他这一冬天能长得高大壮实,开春耕田时便能帮上大忙。
过了没几天,就听说冯记的人真的下乡来收药材了。
程家门户紧闭,杨家大房和柳家也是一样。程景生把这事跟里长说过了,可里长也拦不住大家想赚钱的心,最终村里还是有不少人家卖了荼萝。
他们都赚了不少钱,冯记的买办一给出铜钱现银,村子里就沸腾起来,有些被里长说服了的村民,一看别人真的能拿到钱,也都眼红心热,最终还是把收获的药材都卖了。
一整天,村里都热闹非凡,比过年还开心,每个人的脸上都喜笑颜开的,丝毫不知未来可能的灾祸。
杨青青和程景生这天都没出门,程景生怕他看了外面的事闹心,带他搬家去了。
杨青青知道程景生想让他转移注意力,想着人事已尽,也只得按捺下心头的火气,踏踏实实收拾了一天新家。
程景生知道他最惦记那两头鹅,就先带他把院子里的禽舍给搭了。
小禽舍里有个木头和稻草搭成的小屋子,外面用栅栏围起来,看起来很可爱。
杨青青就抱着元宝和二元,让她们住了进去。
不过,等天更冷的时候,外面的禽舍就住不得了,大鹅只能住屋子里才能不受冻。
程景生还从来没在屋子里养过家禽,颇有些挠头,想了想,觉得鹅毕竟不像猫狗,是会四处拉尿的,于是就在堂屋里也围了个小栅栏,准备之后把鹅圈在里面,也好清理。
杨青青看了之后,觉得很心满意足。
程景生和杨青青搬出老宅,他俩原本的屋子就空出来了,程润生说,让两个妹妹住进去,她俩一天大似一天了,总跟哥哥们挤在一张炕上很不方便。
两个妹妹都非常高兴,于是全家的气氛也充满了喜庆。
第二天,村庄终于重归宁静,而杨青青和程景生也终于迎来了乔迁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