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摄影集,黑白的影像和彩色的影像夹杂着。
这位摄影师对人物的捕捉大多都是采用逆光处理,由此人的脸看上去是灰暗的。正相反,他对于人物背后的街市的刻画不吝啬浓墨重彩。
这样的对比之下,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人物脸上的笑容越质朴无华。
很奇妙。
洛桐的眼睛被一页页的风景吸住了。
出海打渔的渔民,海岛上巡逻的士兵,在夜市里摆摊的大姐,穿着水兵制服的人揽着一个短裙的女士靠在栈桥边抽烟……
每一张都值得玩味。
有一张是一个穿传统服饰的小姑娘,身上竹篓里背一个小婴儿,正弯腰拾着稻穗。
那小姑娘回眸一笑,背景是广阔无垠的金色田野。
那笑容……好像阿娘啊。
想到这里,洛桐将画册收好,她想起来阿娘说过,“老板的书房里有本相册,是他小时候的照片”
。
洛桐开始仔仔细细地从书架上找影集,一行一行踮着脚用目光扫过,看到书脊上没有字的书就拿出来看一看。
从上至下,找了几行都没找着。
下面两排的她得猫着腰找,不过影集仍是没有找着,倒找到一本族谱,好几册的那种。
她翻开目录看了看,古代的掠过去,她自己学文的自然知道,古代的那些大多是用来凑数,这么早的溯源早就查无此人了,全是凭着零碎的证据去考证的,主要是为了和名人沾上些关系。
但近代的就不一样了,有些是确有其人的。
她看了两行,暗暗咋舌,清朝初年是做官的,到了晚清开始从商,随后下南洋,开纺织厂。
……
看着看着,洛桐觉得自己理顺了这一条线了。
原来齐寓家传渊源,到他这里继承祖业也是顺利成章,至于去法国留学进修艺术,自然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纺织服装有关的一切了。
她对后面那些创业故事不甚感兴趣,将族谱重新放回书架上。
她猫着腰走去前面那排架子,走了两步,看到一双男士皮拖鞋。
洛桐顺着亚麻裤往上面看去。
齐寓正抱着胳膊,似笑非笑地俯瞰着洛桐。
“洛桐?”
洛桐尴尬地笑着站起身。
“齐寓。”
她装作若无其事。
齐寓摸了摸下巴“你是……隔壁派来的商业间谍?”
洛桐听出他又在损她了,瘪了瘪嘴,不搭话。
齐寓已领教过她“说不过就躲”
的新招,准备好了见招拆招。
“那你在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