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夫指着正在一旁待命的士兵,他身材瘦小,穿戴的盔甲上有着亏损,看起来是就不是很强的样子,让农夫误以为他被苛待了,这正是贪官贪墨的证据。
实际上这位士兵虽然瘦小,人却很精壮,身上的盔甲正是和匈奴人战斗后造成的,只是农夫认不得罢了。
莫说边关的百姓哭诉,苦匈奴,就说内城的百姓也苦匈奴久已,没有长城作为天险,匈奴进入和入境无人一样,这年头的汉民哪一个没受过匈奴的苦楚啊!
……
实际上“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虽然出自汉朝,却不是出自汉武帝时期。
而是出自汉元帝时期,名将陈汤之口,全句为:“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是陈汤上书汉汉元帝,表名自己诛灭被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时的话语。
陈汤之所以能说出强汉,那是因为元帝时期,已经经过了朝积累,武帝打下功绩,昭帝过度休养生息,宣帝中兴王朝,给他留下了一个诺达的汉朝基业。
而汉武时期,刘彻有基业吗?有
文景之治毫无疑问,给刘彻留下了大笔的财富积蓄,但对外的国力有吗?
少,太少了。
汉朝自刘邦创业以来,先是经历了秦末战乱对人口和国力巨大打击,国内没有钱连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都凑不出来。
后又把好用厉害的武将给宰了,根本没给接过她摊子的吕雉,留下什么出名能打的人才,当时国力空虚的吕雉只能忍受匈奴单于的侮辱。
然后到了文景时期,我之前讲过文帝时期,注重休养生息。
是他想养吗?也不是!
只是文帝上位前,又是诸吕之乱,又是藩王打架的白白折腾了一遍大汉内的百姓,导致国家之前吕后治理好不容易起来一点的经济,又duang一下断崖式下跌,国家的钱又没了,文帝没办法只能休养生息攒钱。
而军队又是最烧钱的,没钱根本养不起来,因此汉文帝事情初了大汉十万的常备军外,基本没有多余的兵力。
再到景帝时期又有七王之乱,好不容易有个能用的sr周亚夫,又为了保护猪猪的继承权,被景帝直接给嘎了。
这样一通算下来,汉朝到了猪猪手里的时候,虽然内乱平息了,钱财充足了,但是留下来的兵力居然不算多,能带兵打仗的更是没几个能打的。
而匈奴那边的战斗力又多少,根据马邑之战汉武帝试图集结十万大军埋伏歼灭匈奴单于十万骑兵,和我从霍去病元狩二年歼敌4万余人,元狩四年歼敌70400人,再加上匈奴还同时和卫青等其他将军多线作战,切之后还能打来看,匈奴人的军备力量最少也不会少于十五万。
而河南之战又是小战役,双方出兵都不多匈奴万余人,卫青约莫万精骑。
孙子兵法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翻译一下就是:用兵的规律为,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
按照孙子兵法的说法,卫青得有多余匈奴十倍的兵力,才能算作是靠国力碾压匈奴,可你看卫青有吗?
……
天幕下,天音落下最后一个字音。
被证实了是靠实力击退匈奴人的卫青,本该成为众人的焦点。
可此刻所有人都完全没有在意天幕对于卫青能力的论证,而是将视线都转移到了霍去病身上。
文武百官倒吸了一口凉气,不可置信的喊道:“歼敌多少,四万,七万?”
其中武将的反应尤其大,有些失态的甚至站立不稳,腿软的想要跌坐下地。
无他,带过兵打过仗,更会知道打匈奴的不容易,歼敌数万人,这是大汉建立至今从未有过的战绩,这是怎样的名将才能做出的事情,怕是只有淮阴侯在世才能有此本领。
刘彻更是激动,他不在忍耐自己的情绪,直接放声大笑:“好,太好了,我大汉能有此将才,实乃天佑大汉啊!卫青快快去吧你的好外甥带进宫来,朕要好好见见他。”
“下次出征,朕就派你们舅甥一起上战场,也算成就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