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行并没有什么好说的,甚至没有京城有趣。
九十年代的沪市发展迅猛。
在人们刻板的印象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家的工资是相等的,生活水平也是相似的。
我们生活的环境局限了我们的眼界。
所见即世界,是许多人的想法。
可是1990年的上海,不能说有多么的繁华,但绝对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的大都市了。
繁华与频繁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城市体系。
许来迟见过在街边穿着洗褪了色的背心叫卖的大爷,也见到了夹着皮包拿着大哥大上了一辆奔驰的年轻男士。有梳着麻花辫从街上跑过的年轻女孩儿,也有穿过商店街的摩登女郎。
和京城沉默矗立的历史感不同,沪市给人的感觉是积极进步,是时髦的代名词。
许来迟抵达沪市后,才知道邹先生在本地有一家纺织厂,而他还经营着一家小型商店。
他很热衷于投资,甚至把投资的眼光放到了国外去。
“我去美国的时候嘛,也没觉得这里有什么好的。街边也有流浪汉,也有人在路边撒尿的。都说外国的月亮圆,我看也就那样嘛。不过外国的苹果是贵了点,还有上市公司的。”
苹,苹果……
许来迟嘴角抽搐着问:“您不会买了苹果的股份吧?”
“对的呀。美国人天天说什么,每天吃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苹果的销量肯定好,赚钱的呀。”
“邹先生,我有一点浅薄的建议。您所拥有的的股票,不要轻易抛售,后期会涨价的。”
邹先生笑呵呵的说:“你这个小同志很幽默的。我也不怎么缺钱,卖它们干什么呢。钱放到银行里吃利息,和放到股市里差不多的。现在银行的利息高,后面就不一定了。”
这叫什么?
意外造就了成功吗?
难道这就是大佬,吾辈佩服。
许来迟在沪市待了一周的时间。
给邹先生的员工做培训,以及协助店面装修等等。
之前在京城的时候,好像什么都不用在乎。
可是在沪市,像是突然间就有了牵挂。
也对……
许来迟夜里躺在酒店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时候思考出了结果。
之前她的麻辣烫店处于一个暂停营业的状态,什么都不用担心。
可现在把店教给秦家父母去打理,难免会担心。
人之常情嘛。
许来迟闭上眼睛,很快就沉入了梦乡。
沪市和京城之间已经通了飞机,大大节省了时间。
许来迟也不用辗转在绿皮车之间,坐的屁股都要麻掉。
抵达京城当天,许来迟偷偷去了趟周南佳的麻辣烫店。
生意并没有因为过了新鲜期而受到影响,反而越发的热闹了起来。
周南佳一个老板,忙得脚不沾地,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许来迟联络了周刚,问及进货的问题。
“生产线已经全面铺开了。如果给沪市供货的,在运输方面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