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封神榜三部曲拍了多久 > 第5章 云中子进剑除妖(第1页)

第5章 云中子进剑除妖(第1页)

有诗说: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楼阁金辉来紫雾;交梨玉液驻朱颜。花迎白鹤歌仙曲;柳拂青鸾舞翠鬟。此是仙凡多隔世,妖氛一派透天关。

不必多说,纣王贪恋妲己,整日荒淫,对朝政不予理睬。说到终南山上有一位名叫云中子的炼气士,他已得道千百年,是一位真正的仙人。有一天,云中子闲来无事,手拿着水火花篮,准备前往虎儿崖采药。就在他驾着云朵行驶时,忽然看到东南方向冲出一道妖气,直冲穿过云霄。云中子一看到这妖气,便嗟叹一声说:“这只畜生不过是一只千年狐狸,现在伪装成人形,隐藏在朝歌皇宫之中。如果不及时除掉,必然会成为大患。我是出家人,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于是他急忙召唤金霞童子:“你和我一起取一根老枯松枝,我要用它来削出一把木剑,去除这个妖邪。”

童子问道:“为什么不用照妖宝剑,直接斩断妖邪,彻底消除祸根呢?”

云中子笑道:“千年老狐,怎么可能是我的宝剑的对手!这把木剑已经足够了。”

童子便取来老枯松枝,和云中子一起将它削成了一把木剑,然后吩咐童子:“好好看守住洞门,我去了就回来。”

云中子离开了终南山,踩着祥云,一路朝着朝歌而去。这时,有一诗来证明这一切,诗说:“不用乘骑与驾舟,五湖四海任遨游。大千世界须臾至,石烂松枯当一秋。”

先不说云中子前往朝歌消灭妖邪的事情。现在纣王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长达十多天没有出现在朝廷,百姓都很担心。文武百官都在议论纷纷。其中有上大夫梅伯、相商容和亚相比干纷纷陈述自己的看法:“皇帝荒淫无度,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这已经是积重难返的征兆,是大乱的前兆。我们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当尽的大义。而且,君王身边有贤臣,父母有贤子,士人有贤友。我和两位丞相都有责任。今天不妨鸣钟击鼓,集合文武百官,请求君王陛下前往大殿,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共同证明大义。”

商容说:“大夫的话说得很有道理。”

于是传执殿官:“鸣钟鼓,请王陛下升殿。”

纣王正在摘星楼享宴,突然听到大殿钟鼓齐鸣,左右奏请:“请圣驾上殿。”

纣王不得已,命令妲己说:“美人暂且在这里安顿,等我出殿后再回来。”

妲己俯伏送行。纣王手持仪仗,坐在早已准备好的辇车上,前往大殿登上王位。文武百官纷纷朝拜祝贺。天子看到二位丞相抱着册本上殿,还看到八个大夫也抱着册本上殿,以及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也抱着册本上殿。纣王连日来酒色过度,神智昏迷,感到疲倦不堪。此时又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他心里感到无法应付,打算退朝。只看到二位丞相进入前方,俯伏上表奏道:“天下诸侯都在等待圣命。陛下这十多天不在大殿处理国政,只坐在深宫里,不理朝纲,这一定是有人在左右迷惑圣聪。请求陛下重视国事,不要再整日高高在上地坐在深宫之中,荒废国家大事,失去臣民的信任和支持。臣听闻称帝之位极其艰难,现在天子的心意未能得到安抚,加上天灾人祸,百姓无法得到公正的分配,这一切都是政治上的失误导致的。我们希望陛下能够关注国家大局,反省自己以前的错误,远离谗言和淫色,勤政爱民。如果能够这样的话,天心自然会顺从,国家富强,民众安康,四海都将获得无穷的福祉。我们真心希望陛下能够听从这个建议。”

纣王说:“我听说四海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只有北海反叛不顺从,已令太师闻仲剿除叛党。这只是个小问题,不值得过多的担忧。二位丞相的意见非常好,我当然知道。但是朝廷的事情,相和我一起共同承担,是可以处理好的,没有任何阻塞问题。即便我亲临大殿,也只是象征性的出席,又何必在这口舌之争上纠缠不休呢。”

正当君臣在讨论国家大事时,午门官前来禀报:“终南山上有一位炼气士名叫云中子,称见到陛下,有关重要机密,但未经许可擅自前来朝见,请陛下下旨决定。”

纣王想:“众文武诸臣还抱着文书等候,如何了得。不如叫道士过来闲谈,这样文武百官就不会议论纷纷了,而且还可以免去我拒绝劝谏的罪名。”

于是下旨:“让他进来!”

云中子从午门进入,穿过九龙桥,沿着大道走来,他宽大的袍子和长袖飘飘,手持拂尘,慢慢地步行。这样的风姿仪态,真是令人赞叹!他头上戴着青色纱制成的一字巾,脑后别着两个飘带,形成双叶的效果。在额头上有三个小点按照三光的位置排列,脑后有两个圆圈象征日月的分别。他身穿道袍,上面装饰有翡翠,按照阴阳五行的原则排列。腰间系着双条绦子,形成了王母娘娘结的效果。他脚穿一双踏云鞋,轻松自如地行走,就算在夜晚也能自由穿梭,星斗都为之黯淡。他上山时可以轻松地越过地上的灰尘,就像虎一样自由自在。下海时则可以行走得很深,就像蛟龙一样,即使跪下也能接近海底。他的面容白皙如同傅粉一般细腻,双唇红润如同丹朱一点点血色。他一心为了减轻帝王的忧虑,是一位好的道士。他的两只手能够填补天地间的缺口,具有神奇的力量。

这位道士左手携着定花篮,右手执着拂尘,走近了滴水檐前,执拂尘向纣王行了一个稽,说:“陛下,我拜见了。”

纣王看到这位道士这样向他行礼,感到不悦,自己想:“我作为天子,统治着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然他是方外之人,但是也在我的版图之内,这太可恶了!我应该治罪他慢待我这个君主,让其他臣子说我不能容忍别人,我想看看他如何回答我。”

纣王问道:“那个道士从哪里来?”

道士回答说:“我从云水而来。”

纣王问:“什么是云水?”

道士回答:“我的内心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我的意念像流水一样任意东西。”

纣王是个聪明智慧的天子,于是问道:“‘云散水枯’,你打算回到哪里去?”

道士又说:“云散了,皓月出来在空中;水枯了,明珠出现。”

纣王听了这番话,由怒转喜,说:“刚才这位道士向我行礼却不拜,显然是有意慢待我这个君主,但是他回答我的问题非常有道理,他是一个通智通慧的大贤人。”

纣王命令左右:“给他坐下。”

云中子也不客气,就在旁边坐下来。云中子弯腰说道:“原来是这样,天子只知道自己的地位很高,但是三教中的道德也是很尊贵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