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把书稿递过去说道。
“一言为定啊。”
韩秋接过书稿,打开一看,上面用洋洋洒洒的文字写满了纸面。
不过这里面的内容
都不是很连贯,读起来就像是读书笔记一样。
韩秋看了几行之后便明白了过来,这是史书的批注,只不过没有写在书上而已。
而这些批注主要就是记录了史书上那些王朝的雄主和昏君曾用过的治国方略以及亡国的教训。
而在纸稿的最后,反复重复着一句话,那就是如何让一个王朝可以传递万世。
韩秋有些惊讶的看完了书稿。
然后若有所思的看向李世民。
“老李,你平时都在想些什么?这些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吧?”
韩秋意识到他昨天的话触动了老李,但是那也只是他对于历史王朝更迭的感慨而已,并没想过要在这方面继续深究下去。
现在看来,没想到老李竟然认真了。
可这种问题就像是‘空想社会主义’一样,讨论再多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历史宿命,就算他能把后世更先进的社会制度引进大唐,就算他认识李世民,对方也肯定了他的想法,但那也无法把后世的惊讶运用到这个时代。
“这个……”
李世民看了一眼旁边三人,一时有些语塞。
因为他发现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被韩秋怀疑。
这时候魏征说道:“老李平时会给一些官宦世家的孩子教书,也会和那些大官接触,所以平时也会讨论这些事情。”
韩秋点了点头,他知道历史上的贞观时期就算是放在整个华夏历史上,也
算是一段非常开明的时期了。
不仅因为李世民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他手下也有一群能臣名士,这才能打造出‘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来。
“原来是这样啊,那韩秋不才,就阐述一下拙见吧。”
“纵观历史,王朝的崛起都是国力发展的一种自然体现,而一个王朝要想达到长治久安,就要内外兼治。”
“在内要注重对下一代储君的培养和选拔,当然这种世袭制的制度本身也有很大的弊端,但这个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的。”
“而对外就要加强同其他文明的交流,然后利用本民族的文化和包容力对其他民族进行同化,这样四境之内文化的认同感大大增强,就算是他日王朝不在,但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体民族还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韩秋把他的一些想法都说了出来。
李世民等人问问闻言,都是眉头紧蹙。
这番话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常敏感的,要是传出去很可能会被定一个‘霍乱民心’的罪名。
但是李世民却听的连连点头,眉头也舒展起来。
“哈哈,韩秋,你说的很不错啊,不过我能听出来,这里面的门道很大,你并没有完全展开吧?就比如储君的培养和选拔制度,还有你说的那个文化认同感,我也深以为然。”
“这样吧,我们以后可以就这个问题再仔细研究一下,你看怎么样?今天嘛,你就好好招待一下我们这几人,让老
杜见识一下你的厨艺。”
李世民拍着杜如晦的肩膀,端着茶杯对韩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