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煮上,紅豆燜上,蕭念織就去找工具了。
自己不是做幾份就可以了,還要把宵夜的數量算上。
廚房裡最小號的碗裝著倒是合適,但是吧……
它沒有蓋。
最後上鍋去蒸的時候,如果沒有蓋子,進入了水汽之後,雙皮奶的品相就會被碰壞掉。
畢竟,裡面有蛋清。
到時候,出現了各種蜂窩眼,成品就變成了瑕疵品。
有蓋的工具?
蕭念織轉了一圈,還真找到了。
那些工具,在廚房的柜子深處吃灰吃了很久的。
它類似於茶碗,見蕭念織盯著看,富嬸子還笑著解釋:「那個是從前煮營養湯的時候,準備的湯碗,營養湯耗材多,成本高,所以每位學子分到的數量不多,那個小碗正好。只不過,那個是太醫院開出的藥膳方子,雖然對身體很好,但是味道彆扭了些,學子們不太喜歡,咱們已經很久沒做過了。」
蕭念織一聽就明白了,這東西,可以用。
而且數量還挺多的,蕭念織把它們都找了出來,搬到裝水的木盆邊上,把它們沖洗了一下。
原本就是乾淨的,只是落了些灰,水一衝就乾淨了。
富嬸子她們一起幫忙,很快就都清洗出來。
這個時候,牛乳也煮開了,蕭念織將煮開的牛乳倒進洗乾淨的湯碗裡。
一鍋牛乳量不少,最後裝滿了三十個小湯碗。
裝好之後,蕭念織又去打蛋清了。
雙皮奶最後能不能成型,就看蛋清跟牛乳的配比。
蛋清少了,雙皮奶不容易成型。
蛋清多了,那跟吃雞蛋糕羹也沒太多區別。
這個量,要怎麼樣掌控,但看製作人本身的手感。
畢竟,蕭念織看過的各種菜譜中,對於量的把控,都是含糊用詞,比如說:適量,少許。
這些模糊的用詞決定了,廚師的下限可以很低,同時上限也可以很高。
蕭念織製作之前,已經目測過牛乳的量了,如今照著去打蛋清。
蛋黃也不會浪費,可以留著之後炒菜用。
看到蛋黃,再想到各種甜品,蕭念織心裡又轉過不少的工具。
看來她領了工錢之後,可以去見一見採買大管事,讓對方幫忙,訂一批模具了。
沒有模具,很多東西不太好操作。
廚房裡現有的工具,不太夠用。
蛋清打好攪勻,為了讓口感更好,蕭念織又放了糖,這個量也看個人喜好。
除此之外,還要放少許的鹽。
放鹽主要是為了輔助定型,同時也是為了提升口感。
除了糖和鹽之外,還有一樣最重要的輔料。
檸檬汁。
這個是為了中和蛋清里的腥味兒,同時也能讓雙皮奶散發出淡爽的果香,提升味道。
只是,大晉朝有檸檬,但是鮮的檸檬,大家不太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