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宛菱心中担忧,便想着先去找父亲问问当年同乡是谁。但此时天色已晚,父亲恐怕早已睡下。
她犹豫片刻,提着灯直接去了苏健柏的书房。
父亲是元康二十一年的进士,他的同乡必然是同届的进士之一,既是同乡自然也是从昌宁出来的。而且若是委托同乡帮忙查探,那就代表这位同乡是在五年前还留任在昌宁的。
苏宛菱偷摸进书房,翻看柜上的书册,历年的进士名册应该会在书房中有记载,毕竟是官场的人,许多人情世故还是得维护的,之后就得靠推断了。
苏宛菱细细翻找,果然找到了进士名册,翻开几页,找到元康二十一年所录进士。
进士一共三百六十人,当年父亲是一甲榜眼,他的同乡竟没有留在京都城内,又被外调去了昌宁,而且连县令都不是,恐怕当时的成绩连二甲都为入,应该是三甲同进士。
苏宛菱认真寻找了当时所有同进士出身且从昌宁来的人,终于找到了三个名字,这三人都与父亲关系交好,其中一个已经在尚书了,另外两个并不在京都。其中一个名为沈越,是冯州知府;另一个名为齐茂,去年被革职查办了,原是宁州知县。
宁州?昌宁县就在宁州界内,是这个齐茂!
齐茂既被革职查办,又是五年前的旧事,而且只是寻人,他自然不会提及。
只要他不说,外人又不知……或许此事能被彻底遮掩下去……
苏宛菱深吸了一口气,如此期望着。
然而她不知道的事,京都城中早已有人快马加鞭,去了关押齐茂的宁州城。
第49章凤氏入宫高巍奕笑了:“原是这样?那……
几日后,凤氏还在为昌宁一事忧心忡忡,宫里却派了人来,说是皇后娘娘请她入宫去,说话解解闷。
凤氏觉得奇怪,前些年因苏柔淑与太子在议亲,皇后娘娘确实召见过她几次,但之后二人婚事作罢,自然也不好再进宫,省得旁人又无端猜疑了什么。如今这又忽然召见她,这又是为了什么事?
她心中惶惶不安:总不会是当年昌宁之事传到宫里了吧?
只是这事又不能推托,凤氏只得早早起来准备,穿戴正装入了宫去。
凤氏入宫的事苏宛菱和苏柔淑都不知道,因为早上时苏宛菱便拉着苏柔淑去了庙会,想让她换换心情。
苏柔淑并不知道苏宛菱已经知晓了昌宁一事,还以为是她贪玩,便陪着她出了门。
这几日的庙会要比往常热闹些,从各个州市来的商贩都入了城,有许多鲜的玩意儿,苏宛菱想着阿姐能出来逛逛,放松放松也是好的。
二人带着帷帽,走在庙会的街道上,两侧都是陈列在地面的摊位,夹杂着各地口音方言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苏宛菱挑了好些东西,有胭脂有木玩件,还有各色外地的小吃糕点。
苏柔淑一直被她牵着手,很快就抱了满满一堆的东西,她哭笑不得:“买这样多,回去都吃不完用不完了。”
“都是给阿姐的,有这些东西陪着阿姐,阿姐就不会不高兴了。”
苏宛菱回答道。
她这句话刚脱出口,一下子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但苏柔淑并未生气,她温和一笑:“多谢你。”
苏宛菱挠了挠头,她忽然瞧见不远处有一群人聚集着,便立刻转了话题:“阿姐,那里有拉洋片的。”
所谓拉洋片就是一个四周装着探口的木箱,箱子里装着许多图片,用光映照后能在讲里面的图片卷动起来,通过一幅幅图片串联成一个故事。
这是十分稀罕的,便是京都城都从未有过,苏宛菱前世也只在宫里见过一次,还是国外进贡来的,没想到民间居然也有。
她拉着苏柔淑前去,价格极贵,一两银子一人,所以边上也没什么人瞧。
机会难得,苏宛菱财大气粗摸出了银子递了过去,买了2个位置。
她与苏柔淑撩起帷帽,从各自的小孔探进去朝里瞧。
里面光线很暗,有一卷图片在里面慢慢转动,那图片上所画的似乎是海边的光景,还有一艘大船。
正看得仔细,忽然有人按住了苏宛菱的肩,用极低的声音在她耳边道:“苏二姑娘,太子殿下请您去一趟。”
苏宛菱肩膀瞬间一僵,扶着木箱的手猛地收紧。
她直起身来,边上的苏柔淑并未察觉,仍旧在看洋片。
出现在苏宛菱边上的是一个矮个子的小贩,他显然是太子手下的人,只是装扮成平民一直跟在她身后,她却浑然不觉。
“请吧。”
那人道。
苏宛菱浑浑噩噩站了起来,跟着那人离开。
再见到太子高巍奕,是在一座茶楼的厢房里,他坐在窗旁,手握着一盏茶,指腹沿着茶沿慢慢摩挲,似乎就是在等着她来。
苏宛菱脸色十分难看,她注意到这里距离庙会很近,就几步路远,从厢房窗户就能看到下面拉洋片的地方,却不知道这狗太子已经在上面看了多久。
她深吸了一口气,上前一步欠身行礼:“太子殿下。”
早在苏宛菱进厢房的时候,高巍奕的目光就已经落在她身上了。
不知道为何,每次见苏宛菱,总会更多一份惊艳,今日的她穿着一身藕荷色秋裙,未梳髻,只在一边别着一支蝴蝶银簪,眼眸微微垂着,与之前伶牙俐齿的模样不同,看上去倒也有几丝温婉美人之感,窗外的光潺潺照进来,落在她白皙的面庞上,仿佛要沁出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