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真的是因为孟子的思想与圣意不符?”
赵敏皱眉,显然不太认同朱樉的理由。
朱樉见状也不生气,只是用一种讽刺的语气说:“孟子的思想如何,本王不清楚,但那些读书人的想法,本王却了如指掌。”
“王妃可知道,父皇为何会特别挑出《孟子》中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和‘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这两句话大做文章吗?”
“为什么?”
这也是赵敏想不通的地方,因为这两句话无论怎么看都是正确的,被无数读书人和民众奉为至理名言。
朱樉摇头,嘴角的讽刺意味更浓,说:“王妃不妨想想,前宋和元朝,
在国家灭亡之时,又是哪些人最先投降,他们又是以什么理由投降的?”
赵敏听到这个问题,顿时愣住了,也终于明白了朱元璋为何要拿这两句话做文章。
因为无论是南北宋,还是元朝,在最后灭亡之时。
最先投降的都是一些读书人。
而这些读书人投降时,还以圣贤的话为借口。
比如,在元朝入侵宋朝时,儒家投降。
他们就会说,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宋朝,而投靠元朝呢?那是因为我们为国为民啊!
我们投靠元朝,是因为宋朝皇帝太无能。
我们是为了保护天下苍生,不让战争波及百姓。
我们是为民谋福祉,为万世开太平!
一个个心里苦,却什么也不能说。
宁愿自己背负叛国的罪名,也不能让战争波及百姓。
接下来,便能够泰然自若地接受新朝代,享受奢华与财富。
金朝攻陷北宋是这般。
元朝攻陷南宋亦是如此。
待到大明驱逐外敌,恢复汉土时,情形依旧。
可以说。
孟子的这番话,已经不复其本意,转而成了儒士投降的利器。
他们享受着新朝代的荣华时,何曾将百姓放在首位?
因此,朱元璋目睹儒学之士,企图将《孟子》纳入大明科举之题时,怒不可遏。
若人人效仿,以《孟子》之言,心安理得地投降。
宋元的覆辙,便是大明的终局。
故而,朱元璋对孟子下手,非针对孟子本人,而是针对当时的儒学与儒士。
“原来如此!”
“我就说嘛,陛下怎会因‘民贵君轻’之念,便将孟子逐出圣庙!”
“原来陛下意在对儒学动手!”
赵敏醒悟后,不禁豁然开朗道。
这也令她不得不钦佩朱元璋的胆识与手腕。
其他欲对付儒学与儒士,皆自下而上,从儒士个体着手。
朱元璋却不然。
他自上而下,直接对儒学的圣贤下手。
此等胆识,古往今来,能与之媲美者,寥寥无几!
几乎是次日清晨!
朱樉便率众离开南少林,径直返回福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