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东晋风云第三集 > 10 衣冠南渡(第1页)

10 衣冠南渡(第1页)

由于“胡人”

的残暴,在当时,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几乎无人幸免。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被匈奴人控制的地区,汉人都活得战战兢兢,朝不保夕。在这种情况之下,北方许多汉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和他们的家族、附庸者离开了他们生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家乡,被迫向南逃亡。——这是一次规模浩大的人口迁移。

这一次衣冠南渡保守估计至少有两百万汉人离开胡人控制区,渡过淮河南下。据说客家人的迁移也是从此时开始南迁的。

当时,除了琅琊王氏(王导)、陈郡谢氏(谢安)、龙亢桓氏(桓温)、颍川庾氏(庾亮)外,中原还有众多的世家大族,比如颖川荀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只是有的留守,有的南渡,也有的家族一部分留在北方,一部分衣冠衣渡。

简单说一下什么是“衣冠南渡”

古人有着严格的着装制度,衣冠指的衣服和冠帽,冠是帽子、头冠,指束发工具。但在使用过程中,引申为士大夫阶层,因为只有士大夫阶层才会带着象征身份的冠。普通百姓不可以戴冠,只能以巾或者帻来包头,也称为庶人巾。

男女在未成年之前,头发披散在肩上,终身不剃发,因为身份发肤受之父母。男子到了成年之日,要举行冠礼;女子则要用簪子来束发,称为“及笄”

,就是成人礼。

在古代,只要一看穿

着,就能看出其人的身份。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

乃是也。

刘邦,还是个亭长的时候,就戴着竹皮制作的帽子——这是冒充身份,抬高自己。

悲惨的往事注定只能成为记忆,走向未来才是王道。

西晋灭吴后,江东被认为是“乱地”

,当时人都认为“吴人轻锐,易动难安”

,经济建设搞得也并不太好,换句话就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羁縻镇压,一无所成。

可北方大乱,大批缙绅士族无处可去,只得纷纷逃到江南避难。江南士族名士也深知洛阳政权已无法维持,偏安一隅也即将求之不得。而此时的江东,既无强藩,又乏重兵,因此,南渡士族与南方豪强都亟需一位领袖来号令江东,维护地方。

司马睿、王导为首的北方王公巨族来到江东,不仅为自己找到了容身之所,对于稳定南方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司马睿在皇室,是疏属,权威不够。而王家作为当时的大士族,影响颇大。

王导想出一个主意,把他的堂兄王敦请到建康,在三月初三,当地禊(xì)节“求福消灾”

时,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充当随从。

花花轿子人抬人,这一下轰动了。

江边看热闹的

人很多,大家从来没见到过这种大排场,乖乖不得了,这个司马睿是什么人呀,就连老王家的代表人物在他面前都如此卑躬屈膝。那咱们这些无名鼠辈,更得将其奉若神明了!

江南的大士族顾荣、贺循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都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

这一来,大大提高了司马睿在江南士族中的威望。

王导见效果达成,对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过来,就不怕别人不跟着我们走。”

司马睿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高兴地来拜见司马睿。司马睿接见他们,封他们做官。打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司马睿在建康就站稳了脚跟。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重建晋朝。这就是晋元帝。在这以后,晋朝的国都在建康。为了和司马炎建立的晋朝(西晋)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东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