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一觉醒来我成了皇后岁岁杳杳 > 第197页(第1页)

第197页(第1页)

  据分析,当时皇位最有一争之力的候选人并非中宗,而是他的叔父宁王。然而就在进京夺位的最后时刻,宁王却莫名其妙地打道回府回到了江南道,褚霖一路畅通地进了京城,进了皇宫,就这样顺顺当当地当了皇帝。

  更离谱的事情还在后头。宁王夺位失败,十分不甘心,密谋着要造反,史书说他筹谋已久,突然起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那时京城水渠失修,中宗驾幸九成山行宫暂居,行宫防守疏松,宁王又精准打击,直冲行宫而去,所有人都以为中宗必败而宁王必胜。

  然而宁王不知道中了什么邪,在行宫短暂停留一阵之后又转道跑去了京城,结果被京城的龙武卫和前来练兵的雷安福两头围堵,瓮中捉鳖,十万叛军被剿灭个干干净净。

  谋反事败也就罢了,毕竟纵观上下几千年,干出这样蠢事的谋反者也不少,但宁王谋反奇就奇在,他不但没能伤到中宗一根毫毛,反而将盘踞京城已久的崔氏给灭族,又残杀世族,极大削弱了世族的力量。

  宁王叛乱之后,中宗念及朝中无人,只得再开科举,再兴官学,无意间竟促成了科举制的兴起,更促进了整个社会格局的变化。也就是说,宁王一场叛乱,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成全了中宗的万世功绩。

  或许中宗一生之中最大的幸运,便是能同这位宁王生在同一时代吧。

  中宗一朝科举开始兴起,史学家们将这个时期当做从世家统治转向皇权政治的重要节点,中宗的姓名也被写入教科书,为众人所知。

  除了运气极好之外,这位皇帝最为人所知的还有一个优点,便是专情。终大衍一朝几百年,唯有中宗一个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位澹台皇后,从不纳妃,也不宠幸宫女,在澹台皇后去世之后也没有再娶,直到十年之后御驾殡天,中宗与澹台皇后合葬于陵寝。

  到这里,这位皇帝的好运气似乎全部用光了。不久前,中宗与澹台皇后的合葬陵寝被人现,只是早就被人盗掘,损毁严重,只能从散落的陶器、残缺的壁画还有半块墓志铭上的些许文字辨认出墓穴主人。

  当然,也有人认为此处不过是个疑冢,又摆出种种证据,想要证明帝后埋骨之地另在他处,但这种说法并不为史学界主流所认同。

  陶器和壁画都是其次,那半块墓志铭却是重要的史学资料,研究学者们查阅众多典籍,对比了一些大衍时代遗留下来的文物,最终确定,这墓志铭正是中宗亲手所写,是写给亡妻澹台皇后的。

  澹台皇后生年不详,去世时仅有五十六岁,史书对她的评论贬大于褒,大多都在批评她善妒,不能容人,在墓志铭出土前,也不是没有专家学者认为,中宗与皇后“一夫一妻”

终老的爱情故事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毕竟澹台皇后的兄长镇守边境,与孟海同列名将列谱之中,澹台皇后的父亲晋国公,亦是当世有名的权臣。有这样强大的外戚,皇帝就算厌恶澹台皇后,少不得也得掂量一二。

  然而这块墓志铭的出土却证明了,种种说法都是后人臆测而已,中宗没有再娶,没有再宠幸他人,正是因为对澹台皇后的一片情深。

  墓志铭中说澹台皇后是山西澹台氏出身,先祖布列显要,又说她父兄皆是朝廷肱骨,一家都是清正人物,墓志铭中段虽然被毁,但从残留的一字半句看,也是称赞这位澹台皇后的溢美之词。

  其中有一句话前后不着,引起众多说法,便是:北雁南飞,一稔而归,古树倾颓,兰草枯折。

  对于这一句话的解读有许多,有人说大雁是忠贞之鸟,一夫一妻,一生只有一个伴侣,中宗是在以物寓情表明自己的心意。毕竟在澹台氏去后,中宗果然也没有再娶。

  但也有人驳斥这种说法,因为在墓志铭最后,中宗又写下“良佐既失,英琼瑶碎,潇湘水断,不周山崩。”

几句,表达了皇后去世时自己的悲痛,皇帝没有必要反复提起自己悲痛的心情,而且墓志铭正文通常只写墓主生前经历,这样的说法并不符合普遍常识。

  也有人以澹台氏兄长之名“彦明”

为出点,做出大胆推论,或许这位澹台皇后的真名就是一个“雁”

字,“北雁南飞”

,说的是皇后澹台氏南嫁岭南赵王府之事,“一稔而归”

,说的则是之后韦氏之乱,夫妻被迫分离的旧事。

  支持这样说法的人不少,但究其根本,还是将澹台氏与大衍话本中的传奇人物谭娘子糅杂的结果,并不为史学家主流所采纳。

  真相终究还是被掩埋在历史长河的滚滚流沙中,再不为人所知了。

  ?

  作者有话说:

  正文完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