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开面馆的大锅底汤,和平日里小打小闹的三人份汤可不一样。
一个不慎,一锅汤都白毁。
沈意清又调配了数次,总算得出适宜的水酱比例。
做这酸汤面的面条也是有说头的,既不能像那拉面似的过细,又不能像那烩面似的过宽。
得两较取其中,不宽不细的,才能更好的吸收这酸汤的味道。
娘仨三人一连吃了好些天面条,沈意清才选中其中一种,作为酸汤面的种子选手。
准备开业这天一早,沈意清娘仨就从沈家出,到了面馆铺子。
面馆里头一改往日的灰蒙蒙模样。
陈二已经将六套桌椅送到面馆内。
沈意清细心的将桌椅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连桌椅与桌椅之间的间距,那都是一早儿盘算好的。
她将早早备上的“沈家面馆”
的红底黄字的旗子,插在面馆门口。
旗子一插上,这就预示着,面馆可以营业了。
为了让经过的人一眼就能瞧见这铺子,沈意清还特意定了两个大红灯笼,就挂在店门口。
一眼望去,瞧着格外的吸引人。
进了店门,原先左手边是收银的柜子,现在还是。
右手边原先是一道门隔着,里面是大小灶台并柜子。
沈意清跟邢风商量后,把门拆了下来,把柜子往外延伸,改成了取面口。
这样汤面的味道不仅能顺着门往外蔓延,勾、引到更多的食客。
进门的食客还能看到沈意清煮面的整个流程,主打一个干净看得见。
其实就是现代社会的明档窗口。
沈意清将一早炸好的苦槠豆腐放置在笸箩里,上面盖上一块干净的白布。
又把辣椒油、香醋、香菜摆到出面口的位置。
靠墙的位置是大小灶台,小灶台上堆了一早调好的酸汤木桶,用小柴煨着。
大灶台上则是一口大铁锅,里面放置了四个面笊篱。
沈意清专门托陈二,费了好大劲才打出来的。
靠近取面口的地方则是大大的案板,上面放着早已经活好的白乎乎的面团子。
擀面杖也待在合适的位置,蓄势待。
沈母看着沈意清这幅不慌不忙安置东西的样子,站在门口,一个劲的往外看,心里满是焦急,“清儿啊,这怎么门口都没人经过呢?”
“这生意真能成吗?”
沈意清不紧不慢,给沈母打下一针定心剂,“娘,您也不想想,现在才几点?”
“公鸡都还没打鸣的时间,有人才奇了怪了!”
这面馆铺子的位置是一个六道交界处。
处于十里村的村头,在十里村到县城的中间位置。
但又同时是五里村、六里村、七里村、八里村的人前往县城的必经之路。
同时也是县城前往五个村落的必经之路。
且这五里村和六里村又分别有两个百人大小的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