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随着形势的变化,红军解放任河区已成大势所趋。
其实在此之前,红军战士的战斗足迹就踏入过这片秦巴山水。
一九三四年农历九月初四日,红三十三军的四十二名全副武装的红军战士,着佩带红星、红领章军装,经官渡、梨树、皮窝,越过土垭子垭口,即进入任河区葫芦头乡的兰家坪。
本来,在到达土垭子附近,四十二名红军战士是作好了充分战斗准备的,因为这里是进入任河区的险要关口,平时都有团练、民团、及国民党县保安部队人员驻守。
但经过搜索,这里根本没有了一兵一卒。
由于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作战英勇,一路势如破竹,声势浩大,使、许多地方的保安军、团练队伍,丧失斗志,望风而逃,各路山中股匪也远避大山深处或逃往陕西等地,所以一些区、乡,几乎无人防守。
本来,当时任河区内有万源县保安部队祝天福率兵一连驻守,还有几百人的团练、乡、保民团人员各处活动。
但这些人一听说惯会如神兵天降的红军队伍,已向任河区境内开进,祝天福一连保安军急忙撤走,团练、乡、保民团全部星云落散。
四十二名红军战士一路畅通,即顺利占领任河两岸的正街、油房街。
红军战士即以后来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贫苦农民常登友家为驻地。
红军进入时,由于山区老百姓,从没见过红军,国民党政府人员即军队,大肆宣传,说红军是魔鬼,青脸獠牙,专吃小孩心子,还共产共妻,所以随着保安军、民团及地主、豪绅、商人出逃外,一般胆小的穷人就逃进山里,住地窝子、岩洞。
留下的大都是些七老八十的老汉、老婆婆及残疾、沿街叫花的人。还有就是穷得裤儿磨底底,反正不怕被抢的少数青壮年。
而常登友就是个胆大又穷的壮年人,别人劝他也跑,他说:
“我穿的烂布条条在身上,吃的在肚子头,(烤)火板凳都只有一条,跑啥子?”
结果红军一来,他看见人家军容整齐,对穷人一脸和气,不拿东西也不撵鸡,连让他烧些开水喝,还拿干粮给他吃,他就一点不怕了。
通过摸排情况,知道有钱人都跑了,但只能带走一些金银细软,大量的财物都还在家中,于是红军就将正街上的巨富胡长东、唐朝兵的家抄了。
从这两户富人中抄没了大量粮食、布匹、衣物等财物,便将这些财物当众分给穷苦人。
一些人胆小,对分得的粮食、食盐、衣物不敢领取,红军战士就挨家挨户送,并讲明,红军要给穷人撑腰,富人的财物都是剥削穷人而来的,现在红军把它们分给穷人,就是穷人自己的东西。
逐步,通过宣传,有一些胆大的人就想:反正穷到姥姥家了,这下有红军分吃的、穿的,不要白不要。管他将来怎么样,先吃饱穿暖再说,于是就有人敢领取所分得的财物了。
一有人带头,大家都胆大了,所查抄的财物被领了个精光。
这一下,震动全区,绅粮(山里人对收租的地主的称呼)、富人都纷纷逃往陕西等地。
留下的穷人知道了红军是好人,是穷人的队伍,都和红军亲热起来。可仍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穷人,还躲在深山中,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这下让红军战士们心里很不安: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谋幸福的,可受蒙蔽的穷人并不相信红军,还远离红军,让自己心里咋想呀!
出现了这情况,让刚进来的红军战士们很被动,他们的工作很难开展。
但是,困难难不倒英雄好汉,既然不能当众向逃离躲避的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红军的政治主张,不能让老百姓相信自己,那他们就开动脑筋,采取其他办法,向穷苦百姓传递宣传信息。
先,所有战士全体出动,动员留在家里的人向躲在外边的家人传达消息,劝人们安心回家。
然后,就在街道、沿河岸、要道处,院落四处刷写宣传标语,这些标语主要内容是:
红军是穷人的队伍。
打倒刘湘、田颂尧、邓锡侯!
欢迎躲避群众回家。
穷人不还富人的钱!
打倒绅粮分浮财。
……
还有心思灵巧的战士,在薄木板上写上宣传标语,放进任河里,顺水漂流,让下游百姓捡拾观看。
果然有效,66续续,躲山里的人都回了家。
1934年1o月,红四方面军动了宣、达(宣汉、达县)战役,刘承厚第三路军司令廖雨辰弃万源而逃,当月21日,驻陕西镇巴的匪军——王三春的川陕边游击军欲乘虚进占该城,被红军部队占了先机而不可得,王三春即率匪众星夜转兵任河区。
22日晨,进驻任河区的四十二名红军战士,得到王三春大部队即将开进任河区,即立即撤走,与大部队汇合。
这次红军虽然进驻任河区时间不长,但红军为穷人打天下,谋幸福的主张,却深入了人心,唤醒了许多不甘受剥削、欺凌的穷苦人跟着共产党、红军干革命的心。
尤其是王三春部进入,各地主、豪绅、区、乡、保、甲长及团练、民团都卷土重来,更加残酷无情地欺压穷人,就更使受苦受难的百姓渴望红军,获得解放。
俗语说:黑夜再黑,终会天亮。